
作者|王彬
封面|七鲜小厨
过去几个月,国内暑期旅游市场热度高涨。民航局数据显示,7-8 月全国民航旅客运输量达到约 1.5 亿人,创历史新高。避暑游、亲子游和县域游等需求持续走强,旅游订单量显著高于去年。
但另一方面,酒店行业屡屡登上新闻头条的却是五星级酒店上街摆摊。过去那些往往只能出现在酒店高级餐厅内的菜品,被放在路边沿街叫卖。旅游市场的复苏,似乎并没有惠及到真正的酒店从业者们。
市场调研数据能够佐证这一点。据分析机构 STR(Smith Travel Research)统计,2025 年上半年,全国酒店每间可售房收入(RevPAR)同比下降 5%,其中高端酒店降幅更为明显。
整个酒旅行业都在迫切地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但创新并不容易。和餐饮外卖市场一样,酒店行业固化多年,固有思维严重,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少之又少。
几天前,上半年在酒旅赛道上动作频频的京东对外提供了一个新思路,用供应链与 AI/Robot 技术,将酒店与餐饮场景链接起来,从而创造出新的消费场景。京东将这套打法归纳为“AI/Robot+吃+住”,按照京东的保守估算,新模式或将带来两千亿元的市场增量。
不同于依赖流量分发的传统 OTA,京东把重点放在供给端,这是它更擅长的领域。但酒旅市场的格局比外卖更固化,交易链路也更长。京东的这套模式能否跑通,真正缓解酒店商家的增长压力?
从“闲置”中找增量
对大多数酒店来说,OTA 是主要甚至唯一的获客渠道,但依赖越深,利润被挤压越多。
过去几年,也有不少新玩家进入酒旅,但大多数仍沿用传统 OTA 的逻辑——它们解决了“房间能不能卖出去”的问题,却没有改变酒店的收入结构。
酒店行业自己也并非没有新的尝试,比如,一些中端酒店则尝试引入餐饮等新业态,增加非房收入,但大多收效寥寥。与之相对的,是大多数酒店对餐饮资源投入巨大,但早餐时段之外餐饮工区大多闲置,未能被有效利用。
再看消费者端。多数顾客哪怕住在酒店,午餐和晚餐依旧选择外卖。原因很简单——相比网络外卖的选择丰富、价格透明,酒店餐饮在性价比上并无优势,他们没必要花更高的钱在酒店吃一顿。
用开元旅业集团董事常务副总裁金杭甬的话说,当下社会餐饮竞争激烈,开店闭店速度快,新旧玩家分化严重,如果酒店要做餐饮,就要找到和社会餐饮的差异化优势。
对酒店商家而言,把现有的非房资源盘活,是一条更低成本、可复制的创收方式。京东对外提出的“AI/Robot+吃+住”新模式可以看作是一种差异化的打法,承接这套打法的载体是京东此前面向餐饮外卖市场推出的七鲜小厨。
作为智能厨房,七鲜小厨的入驻能够重新激活闲置的后厨资源,利用 AI/Robot 和餐饮供应链的创新,实现低门槛、高质量的大量餐食供应。对住客和周边居民来说,有了新鲜现炒的高性价比餐食,而对酒店来说,过去早餐之外长期闲置的厨房被重新利用,带来额外收入。
这就和原有的酒店餐饮定位有比较大的区别。过去酒店在餐饮业态上的尝试更偏传统餐饮市场的打法,并没有和酒店自身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尤其是此段时间风靡一时的五星级酒店下场摆摊,虽然可以看作是酒店行业积极自救的表现,但很难真正解决问题。
“摆摊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的痛点,大量酒店厨房和餐厅的空间、时间资源被空置。”锦江酒店(中国区)CEO 王伟说,酒店餐饮核心问题是“资源闲置”和“思维局限”。
凭借供应链和 AI/Robot 的技术优势,七鲜小厨可以让原有的酒店厨房发挥更大作用。过去酒店厨房没有接入外卖,并不是他们不想,而是客观因素制约。
比如怎么在保证餐食质量的前提下又能做到低成本供应?如何在既满足酒店住客需求的同时又兼顾外部供应?酒店餐厅遵循固定时段开放,客观上也是要满足大批量供应的问题导致,没法灵活调整。
七鲜小厨的引入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现实问题,酒店无需额外招人,也不必大规模改造厨房,就能维持较高的出餐效率。而订单量上升后,边际成本下降,再加京东供应链的集中采购优势,餐食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成本能够被压到很低,这一点从七鲜小厨目前菜品定价聚焦在 10 元 -20 元区间还能有盈利空间就能证明。
而这些新技术带来的变化,让酒店不仅可以满足酒店住客的全时段餐饮需求外,甚至有余力承接周边居民的外卖用餐需求。对酒店来说,这意味着在不增加运营压力的情况下,提升非房收入和坪效。
万亿餐饮市场的增量空间
对于当前的酒店商家们来说,把现有的非房资源盘活,通过供应链技术与新模式的赋能,或许是一条更低成本、同时也更具发展潜力的规模化创收方式。
七鲜小厨的差异化价值可以简要概括为“1211”,即解决 1 个闲置和 2 个浪费问题,提供 1 个新机会和 1 套完整解决方案。
1 个闲置,是指酒店后厨资源与人力的闲置,大部分酒店后厨仅提供早餐,在其他餐饮时段均处于闲置状态;2 个浪费则是部分酒店无法充分满足住客午晚餐、茶饮和宵夜等用餐需求造成的机会浪费,和酒店堂食空间空置的资源浪费。
而相比住宿行业 5000 亿 GMV 体量,餐饮行业则有着高达 60000 亿的市场空间,基于此,酒店业面对着 1 个庞大的机会,毕竟在存量市场内卷,远不如跨界切入餐饮赛道。
1 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更好理解一些,京东的这套打法不只是将七鲜小厨接入酒店,用 AI 厨房、机器人降低人力,在保证出品标准的同时,顺带做周边居民的外卖,酒店从每一单里拿分利润,原本闲置的厨房变成增量收入来源。
七鲜小厨的模式已经在外卖市场有所验证,根据京东统计数据,七鲜小厨在北京首店开业两天就突破千单。
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酒店行业有望打开千亿增量市场。按照七鲜小厨首店当前的数据,保守推算,七鲜小厨单店的年营业额能够接近 500 万。对于不少中端酒店,这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原有餐饮业务的体量。
当前全国市场有 37 万家酒店,如果这一模式能够在京东计划中落地 4 万家酒店,结合 500 万的年营业额,潜在的市场规模或将会达到千亿级别。
面对七鲜小厨带来的新模式,头部酒店集团已经开始行动。国内最大的连锁酒店集团锦江酒店日前已与京东宣布达成合作,七鲜小厨将于 10 月首批入驻北京部分锦江之星、白玉兰、7 天等品牌酒店。头部酒店集团的动作往往是行业的风向标,据悉,开元酒店、希尔顿惠庭等酒店也都在与七鲜小厨接洽合作。

环球旅讯峰会现场,七鲜小厨展区被大量酒店从业者围观
锦江酒店(中国区)CEO 王伟公开表示:“不管什么渠道、什么玩法,我们就希望收入增长,创造新的增收机会。大家觉得京东酒旅只是一个新的分销渠道,实际上我们两家是多元化、全方位的合作,要一起探讨酒店住宿之外的更多可能性。”
开元旅业集团董事常务副总裁金杭甬认为,通过与京东的合作,还能优化酒店餐饮的性价比,淘汰行业内的低效供给,推动整个生态的健康发展。
京东想做的,远不止一个同质化的 OTA
酒店行业可能是当前商业社会中最传统的赛道之一,即便在过去 20 多年里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加持下,它的经营模式也没有发生太大改变。
很少有人意识到,国内酒旅行业的线上渗透率其实与电商行业不相上下。根据 Fastdata 极数发布的《中国旅游行业年度报告 2024》显示,2024 年中国在线旅游交易率达 51.5%。而根据不同的统计口径,国内电商总体渗透率大致在 40%-50% 之间。
换句话说,对于当前多数仍在内卷中挣扎的酒店玩家们来说,他们缺少的并不是一个同质化的 OTA 平台。从这个角度来看,京东此次提出的“AI/Robot+吃+住”或许能为酒旅行业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思考。在七鲜小厨率先与锦江酒店集团达成合作之后,或许能催生酒店行业更多新业态与新玩法的诞生。
京东对于酒旅行业的创新并不只局限七鲜小厨。在打开酒店增量空间之外,京东同时围绕着 “开源节流”四个字在展开策略,除了 AI/Robot+吃+住”的新模式打造,在帮助酒店行业增收方面,京东还提出了企业级服务的赋能、京东 PLUS 会员的消费力挖掘、京东供应链与酒店供应链的融合创新等多个方面。
而更早之前,“京东酒店 PLUS 会员计划”提出的“0 佣金“策略,以及京东历来的强项企业级采购,则是给与酒店的省钱密码。

京东酒店 PLUS 会员计划
从底层逻辑入手,寻找原有行业的痛点与创新性打法,一直都是京东这家公司的底色所在。今年 6 月,京东创始人刘强东首次对外谈及他们为何入局外卖、酒旅等赛道时说,这些布局其实都是为了背后的供应链做铺垫。“我们并不是一个多元的公司,但大家可以看到,京东集团所有的业务都只围绕供应链展开,和供应链无关的事情从来不碰。”
回看京东过去数十年的发展,无论是京东金融、京东工业、京东健康乃至京东产发等新业务的诞生,背后都是从供应链底层入手,试图解决行业原有增长困境。$京东(NASDAQ|JD)$$锦江酒店(SH600754)$
这并不容易,但行业缺乏的或许正是这样愿意深耕行业、从底层逻辑出发的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