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全指医药卫生指数上涨0.56%,上证综指上涨1.92%,医药大幅跑输上证综指。从行业板块看,上周中信一级行业中,国防军工、通信、机械、综合、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计算机、纺织服装、汽车、轻工制造等行业大幅跑赢上证综指。
上周受五一期间消费数据好于预期的影响,大盘上涨幅度可观,消费数据利好又刺激了沉寂已久的TMT板块,此外海外突发事件中国产战机表现优异带动了国防军工股票大幅上涨。国内宏观政策方面,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一揽子金融政策,证监会重申汇金“类平准基金”职能释放稳市信号。4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8.1%,韧性超预期,其中非美出口强劲,是主要支撑。海外方面,5月美联储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4.25%-4.5%不变,但对滞涨担忧有所升温。英美达成有限贸易协议,但仍保留10%对等关税。
上周医药大幅跑输大盘,基本面没有大的变化,主要来源于资金跷跷板的行业轮动效应。医药内部风格跟随大盘风格变化,消费医疗表现较好,医疗器械里AI医疗相关股票有所上涨。从子行业来看,上周消费医疗、医疗器械、疫苗、中药等跑赢全指医药卫生指数。
上周港股某创新药龙头公布一季报,业绩表现强劲,核心产品放量驱动收入高增长,今年扭亏为盈的概率再次得到加强。A股这边年报一季报在节前都已披露完毕,上周业内同行也总结了医药各个细分子行业的年报和一季报情况。总体来看行业整体还处在新老增长势能交替的阶段,受周期性影响的如疫苗、仿制药、中药及部分医疗器械等,而创新业务如创新药、高值耗材等业绩增速较高。
具体到医药细分子行业看,CXO板块中临床CRO受国内投融资相对低迷影响业绩承压,而CDMO受宏观环境及高基数影响,24年行业承压;25Q1行业重回正增长,尤其是龙头公司海外订单及多肽等新兴业务快速增长。医疗器械板块24年收入利润增速较23年有所改善,但渠道库存依旧在消化周期,相对来看高值耗材等国产替代空间较大的赛道增速相对较高且稳定。消费医疗行业包括眼科牙科生长激素及综合医院等,这个子行业的增速基本受国内大消费环境影响,股价也会受消费行业影响,消费医疗中眼科在一季度有较快的收入增速,但是属于季节性因素影响还是行业真的度过了去产能阶段,还需要观察二季度的数据。中药行业主要受髙基数的扰动,表观增速承压,但龙头中药公司依旧表现出较好的经营韧性。血制品行业由于产品价格调整,一季度增速放缓。化学原料药经历了去年去库存周期后,行业供需逐步恢复正常,个别产品线价格上涨,公司业绩也随之有较好增长。药店行业也在去年经历了关店潮,行业主动去产能,龙头药店精细化管理、门店结构持续优化,降本增效稳步推进。总结下来,医药行业未来的增长看点依旧在创新,创新药产品管线的收获期也刚刚开启,未来几年可能都是产业景气度逐步向上的阶段,当前时点可以通过创新药ETF(159992)、港股创新药ETF(159567)进行布局。
本次周报晚了一天,浅谈一下周一让创新药股价下跌的特朗普降药价行政令这个事吧。周日特朗普就在媒体发表声明要将美国药价下降30-80%,周一晚间特朗普政府发布关于药价的文件并召开新闻发布会,文件的主要内容包括控诉美国的高药价及不合理性,30天内向药企传达最惠国价格目标,180天内若无进展,将强制实施规则,包括可能允许从外国进口低价药品等。美国的医疗系统很复杂,除了类似国内医保的保险外,商业保险比例很大,这份文件并没有涉及任何降价细则,因此周一美股XBI指数反而大涨,龙头药企股价也由盘前下跌转为涨5%左右。美国药企跟政府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依照之前关税的风格,具体如何落实,从资本市场用脚投票股价结果看,市场并不悲观。
医药周周观写了两年多了,这期间有过两三次暂停,基本都是因为家人生病,尤其是孩子生病,亲心力交瘁下就合并为了双周报,这两年多,每周的回顾是对医药行情的复盘,也是我很喜欢的回顾,今年以来我们一直看好创新药这颗医药皇冠上的明珠,从股价上来看,目前为止确实港股创新药涨幅更可观一些,这期间我们也有过风险提示,但事后看,在产业上升期,风险提示很容易被打脸,但即使如此,出于每天对产业、政策和资金流向的密切跟踪,学习越多敬畏越多,责任心让我们要进行适当的风险提示,定投,网格交易式的定投,或是更加稳妥的投资方式,创新药产业的收获期刚开始,顺着产业的趋势,未来几年依旧可以保持乐观。
【关联产品】
创新药ETF(159992)
港股通医药ETF(159776)
港股创新药ETF(159567)
中药50ETF(562390)

(指数过往表现不代表基金未来收益)
(本文数据来源:Wind, 20250509)
$港股创新药ETF(SZ159567)$$港股通医药ETF(SZ159776)$$中药50ETF(SH562390)$
-- -- --
#ETF大V观市##合成生物板块大涨,驱动因素是什么?##特朗普大刀砍药价,创新药企面临巨震#
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