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吧首页 > 财富号评论吧 > 正文
  • 最近访问:
财富号评论吧
返回财富号评论吧>>
发表于 2025-05-04 15:46:18 股吧网页版 发布于 安徽
核电+可控核聚变,最正宗的10家公司

核电与可控核聚变:能源革命的双引擎

在全球能源需求持续攀升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寻找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已成为当务之急。核电与可控核聚变,作为能源领域的两大璀璨明星,正逐渐崭露头角,有望引领人类走向一个全新的能源时代。

核电,凭借其高效稳定的电力输出,已然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底,全球共有 439 台在运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 392.5 吉瓦,为全球提供了约 10% 的电力。这些核电机组每年减少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显著贡献 。就拿我国来说,截至 2024 年底,我国在运核电机组数量达到 53 台,总装机容量为 56.91 吉瓦,全年累计发电量为 4347.2 亿千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 4.7%。核电的稳定发展,不仅有效提升了我国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为我国实现 “双碳” 目标注入了强大动力。

可控核聚变,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未来能源,更是被科学界和工程界寄予厚望,被誉为 “终极能源”。核聚变反应的原理是将轻原子核(如氢的同位素氘和氚)聚合成重原子核,在此过程中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种能源具有诸多无可比拟的优势:原料来源极为丰富,地球上的海水蕴含着大量的氘,足够人类使用数十亿年;几乎不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十分友好;安全性极高,核聚变反应不会像核裂变那样产生失控的连锁反应,热核反应堆在事故状态下会自动停止反应,大大降低了核事故的风险 。虽然目前可控核聚变技术仍处于研究和实验阶段,但近年来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让人们对其商业化应用的前景充满了期待。

核电与可控核聚变的发展,不仅关乎能源领域的变革,更将对全球经济、环境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们有望重塑未来的能源格局,推动人类社会朝着更加清洁、可持续的方向大步迈进。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能源变革时代,有十家公司脱颖而出,它们在核电与可控核聚变领域积极布局,凭借着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精神,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引领者。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十家公司,探寻它们在能源革命浪潮中的精彩故事。

十大公司逐个数

雪人股份:多元业务下的核电与核聚变贡献者

雪人股份的业务版图十分多元,涵盖了压缩机、制冰、油气、中央空调与氢能源等多个领域 。在核电领域,它已为大亚湾、福清融城等核电站建设供应混凝土冷却系统,凭借其高效可靠的冷却技术,保障了核电站混凝土在浇筑和养护过程中的温度稳定性,为核电站的安全建设筑牢了根基。在可控核聚变领域,雪人股份同样成绩斐然,为中科院多所研究院提供氦气螺杆压缩机,助力全超导托克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等大科学工程。这些氦气螺杆压缩机在实验装置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核聚变实验所需的超低温环境提供了稳定的制冷支持 。据相关数据显示,雪人股份提供的氦气螺杆压缩机在全超导托克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中的运行稳定性高达 98% 以上,为实验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其在 2024 年的核聚变相关业务营收增长了 30%,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大西洋:焊接材料细分领域的佼佼者

大西洋专注于焊接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在焊接材料细分领域独占鳌头。公司创立于 1949 年,是中国第一家焊接材料制造企业,1996 年整体改制为四川大西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于 2001 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实控人为自贡市政府国资委。其产品结构全面,覆盖三大系列共 700 多个品种 。在核电建设领域,大西洋为国内多家核电站建设输送焊材,为核电站的金属结构连接提供了可靠保障。公司高度重视核级焊接材料的研发,目前已和国内三大核电公司(中核、国核、广核)充分合作,研发出如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镍基等一系列焊接材料。部分产品用于可控核聚变相关部件的制造,在焊接材料的细分赛道表现卓越。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公司针对第三代核电机组完成了八大类、19 种核电焊接材料的研发工作,实际产品理化性能和工艺性能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特种焊材市占率约 16%,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地位。

弘讯科技:自动化系统与核聚变电源的技术沉淀者

弘讯科技是中高端塑料机械自动化系统方案的优质提供者,在工业控制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经验。公司主要从事自动化、数字化、新能源三大业务板块,截至 2024 年上半年,来自工业控制类、驱动系统类、新能源类产品的收入占当期营收比重分别为 51.53%、35.46%、10.04% 。其控股子公司意大利 EEI 在核聚变电源器领域与欧洲 CERN 保持多年技术合作,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产品经验。EEI 为核聚变装置提供具有高动态特性的 HDPS 系列电源完整解决方案,该电源系统能够满足核聚变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对电源的严格要求,确保核聚变反应的稳定进行 。在 2024 年前三季度,弘讯科技实现营收 6.453 亿元,同比增长 22.80%;实现归属净利润 4944 万元,同比增长 47.88%,工业控制类、驱动系统类产品销量的增长是净利变动的主要原因,而其在核聚变电源领域的技术布局也为未来的业务增长埋下了伏笔。

纽威股份:工业阀门助力核聚变项目

纽威股份主营工业阀门及管线控制设备,在工业阀门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卓越的制造能力。公司与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组织(ITER)签约,向法国 ITER 可控核聚变项目供货近 6 千万核级和非核级阀门,阀门种类丰富,有手动阀、开关阀、调节阀等 。ITER 项目利用大型超导磁体控制核聚变,设计采用 50 兆瓦的输入加热功率产生 500 兆瓦的聚变功率,建成后将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产生净能的大规模核聚变设备,是人类受控核聚变研究走向应用的关键一步。纽威股份能够参与其中并提供关键阀门设备,充分展示了其在核聚变项目中的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公司在核电领域同样表现出色,持有 ASME 核电阀门一、二、三级认证,并已获得英国辛克立角 C 项目等多个海外项目业绩,现已成为中国核电阀门出口企业的先行者,随着国内核准机组需求的增加,其订单有望成倍增长。

安泰科技:高端产业中的核聚变材料专家

安泰科技涉足高端粉末冶金、功能材料及环保装备等多个产业,是中国钢研旗下核心金属新材料产业平台和科技创新主力军,也是我国最早的科研院所转制上市企业之一 。其子公司安泰中科聚焦深耕可控核聚变领域,研发生产的偏滤器全钨复合部件、钨铜复合部件等产品成功应用于我国 “人造太阳” EAST 大科学工程装置和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ITER 项目 。其中,钨偏滤器被认为是在核聚变领域最难生产和制造的部件之一,安泰中科攻克了这一技术难题,为中国可控核聚变实现全球领跑做出了重要贡献。子公司安泰创投与台海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台海核原等共同出资设立 “安泰核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这里将成为乏燃料贮运用中子吸收材料、隔板及相关装备的发展平台,也是安泰科技、台海集团乏燃料贮存格架唯一的产业平台。2024 年 1 - 9 月,安泰科技实现营业收入 58.53 亿元,同比减少 3.16%;归母净利润 3.40 亿元,同比增长 74.06%,在业务调整和技术研发的双重作用下,公司在核聚变材料领域的优势不断巩固。

思瑞芯材:铜合金材料的核电与核聚变探索者

思瑞芯材聚焦于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的研发与生产,致力于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关键基础材料。公司研发的特种铜合金产品具有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以及高强度、高韧性等特点,契合核电发电机等高端装备的需求,已完成相关产品开发,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思瑞芯材积极探索高性能铜合金在可控核聚变项目中的应用,凭借其在铜合金材料领域的技术优势,有望为核聚变装置的关键部件制造提供优质材料。虽然目前在核电与核聚变领域的业务占比相对较小,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的逐步拓展,其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一旦在核聚变项目中实现大规模应用,将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国机重装:重型机械制造的核电与核聚变支撑者

国机重装作为我国重要的重型机械制造基地,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先进的制造装备,能够生产大型铸锻件、冶金设备、能源设备等多种重型机械产品 。在核电领域,其产品涵盖反应堆压力容器、蒸发器、稳压器等关键核电装置,为我国核电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硬件支持。公司还积极参与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TF 线圈和制造技术研究等核聚变相关项目,在核聚变硬件制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某核聚变相关项目中,国机重装承担了关键部件的制造任务,凭借其精湛的制造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按时交付了高质量的产品,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为我国核聚变研究的硬件设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能建:电力全领域布局的核聚变探索先锋

中国能建在电力勘测、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全面布局,是我国电力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在核电领域,公司在国内常规岛勘察设计方面独占鳌头,并不断拓展核岛建设业务,拥有丰富的核电工程建设经验和专业的技术团队 。在可控核聚变领域,中国能建牵头开展热核聚变发电岛概念设计研究项目,该项目通过评审,标志着公司在核聚变领域的探索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通过整合内部资源,发挥全产业链优势,中国能建在核聚变发电岛的设计、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技术储备,为未来核聚变商业化应用做好了充分准备,有望在核聚变能源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中国核电:核电运营与核聚变布局的领军者

中国核电是我国大型核电运营商,在运核电机组数量众多,总装机容量位居国内前列,为我国电力供应的稳定和清洁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公司在核电运营方面拥有成熟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核电机组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在可控核聚变领域,中国核电积极布局,通过投资、技术研发合作等方式,参与核聚变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例如,公司与国内知名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核聚变相关技术研究项目,共同攻克技术难题,为未来核聚变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同时,中国核电凭借其在核电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和资源优势,有望在核聚变产业发展中抢占先机,成为推动我国核聚变能源发展的重要力量。

海陆重工:核电装备与核聚变项目的深度参与者

海陆重工拥有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可以承接核安全 2 级、3 级的压力容器、热交换器等核电设备的制造任务,在民用核能领域累积了丰富的制造和管理经验,并完成了相关核电设备的制造和供货 。公司在核电装备供应方面十分全面,从压力容器到热交换器等关键设备,都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在可控核聚变项目中,海陆重工也深度参与,如在 ITER 项目以及中国环流三号等项目中,为核聚变装置提供关键设备和技术支持。凭借其在核电和核聚变领域的双重布局,海陆重工在能源装备制造领域的竞争力不断增强,随着核电与核聚变产业的发展,公司有望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实现业务的持续增长 。

未来展望:潜力无限的能源赛道

这十家公司在核电与可控核聚变领域的布局和发展,犹如十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能源革命的前行道路。它们凭借各自的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在不同环节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从提供关键材料和设备,到参与技术研发与项目建设,再到运营核电设施,它们共同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成熟,核电与可控核聚变行业的未来前景一片光明。核电作为一种成熟的清洁能源,将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其装机容量有望持续增长,技术也将不断升级,安全性和效率将进一步提高 。而可控核聚变一旦实现商业化应用,将彻底改写全球能源格局,成为人类能源供应的终极解决方案,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提供强大支撑 。

这些公司在能源革命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推动角色。它们的持续创新和发展,不仅将带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还将吸引更多的资源和人才投入到能源领域,加速能源革命的进程 。相信在它们的引领下,核电与可控核聚变将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未来,让我们共同期待那一天的早日到来!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