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续航痛点倒逼技术革新
人形机器人在高强度场景(如马拉松测试、工业连续作业)中因电池技术限制频繁“断电”。当前主流方案(如特斯拉Optimus)依赖传统锂电池,能量密度(250-300 Wh/L)与循环寿命(约500次)难以满足需求,而传艺科技通过固态电池与钠离子电池双线突破,为行业提供新解法。
2. 传艺固态电池:安全与性能的“双保险”
技术突破:
采用硫化物复合固态电解质,彻底消除液态电解液泄漏风险,通过UL 2580安全认证,支持-30℃至100℃宽温域运行。
能量密度达480 Wh/L(较传统锂电提升50%),循环寿命突破3000次(行业平均1000次),适配人形机器人连续工作12小时需求。
快充技术实现20分钟充至80%,解决机器人高频次充电痛点。
3. 钠离子电池:低成本长续航的“平民方案”
核心优势:
层状氧化物正极+硬碳负极体系,能量密度160Wh/kg,支持人形机器人6-8小时作业,成本仅为锂电的1/3(约$50/kWh)。
低温性能:-20℃环境下容量保持率超85%,突破极地科考机器人应用瓶颈。
量产能力: 传艺钠电一期4.5GWh产能已投产,正极材料自供率100%。
4. 技术协同:混合电芯与系统优化
传艺提出“固态+钠电”混合方案:
动态能源分配:高负载场景(如行走、抓取)调用固态电池,低负载时切换钠电供电,综合续航提升40%。
热管理革新:利用钠电低温特性,设计双循环散热系统,降低热失控概率50%。
成本控制:混合方案较纯固态电池成本下降25%,目标将人形机器人电池包价格压缩至$30/kWh以内。
5. 行业影响:重塑技术竞争格局
专利壁垒:传艺钠电已布局91项专利(含8项核心发明专利),覆盖正极材料改性、硬碳预钠化等关键技术,其中“钠电池电解液溶质六氟磷酸钠合成工艺”打破日本垄断。
传艺科技以固态电池的安全突破与钠电的成本优势,为解决人形机器人续航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正如马拉松比赛中的补给站策略,其混合电芯技术兼顾性能与经济性,或将定义下一代人形机器人的能源标准。在2025年钠电产业化元年,传艺的每一步技术迭代,都在为行业铺就更持久的“电力赛道”。$传艺科技(SZ002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