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佳先股份从蚌埠能源集团承接的一项高校科研项目起步,此后跻身新三板精选层首批企业、成为北交所开板首批挂牌公司,如今又跨界深耕半导体光刻胶原材料赛道,以“新材料+电子材料”双轮驱动战略向“北交所+H”第一股冲刺——在市场化浪潮中,这家国有企业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突围与跃升之路。
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对佳先股份董事长李兑进行了专访。身着深蓝色牛仔工服,架着一副黑框眼镜,这位自创始之日就执掌企业的“掌舵人”,言谈间透着质朴。采访过程中,李兑对企业发展关键节点的精准复盘,彰显出这位实干家的战略魄力和远见卓识。
“第二增长曲线”瞄准国产替代
在佳先股份总部一楼的产品展示区,白色粉末形态的二苯甲酰甲烷(DBM)和硬脂酰苯甲酰甲烷(SBM)是公司的“明星产品”,此外,液体形态的苯甲酸甲酯、苯乙酮等近十种改性材料陈列在侧。
李兑介绍,这些产品作为辅助热稳定剂改性材料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于聚氯乙烯(PVC)异型材、管材管件、电线电缆及玩具、包装袋、医疗器材等场景中。“在PVC的加工过程中,改性材料起到改善PVC初期着色、抑制锌烧、提高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等作用,具有安全可靠和环保特性。”李兑说。
作为这一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佳先股份主持制定了《二苯甲酰甲烷》《硬脂酰苯甲酰甲烷》行业标准,并率先完成二苯甲酰甲烷产品欧盟REACH法规注册。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66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达98.1%。回溯至20年前,佳先股份的前身却要从蚌埠能源集团下的一个小试项目谈起。
“那是2000年前后,集团承接当时的高校项目进行小试、中试,刚开始时只是一个项目部,产能较小,很多费用依靠当时的电厂承担,尚不能完全自负盈亏。”时任蚌埠能源集团总经理的李兑敏锐地捕捉到未来材料领域的绿色环保趋势,“考虑到项目的前瞻性,集团集中投入人力、物力,经过几年发展,项目具备了独立运营的条件”。2006年,佳先股份发起设立。
从起初的单一产品DBM,到2014年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升级产品SBM,佳先股份始终坚持主业,在β-二酮化合物领域,实现了从工业级向食品级递进。“欧洲率先推进钙基、钙锌热稳定剂,随着国内外禁铅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在国内无铅化产品替代上,公司的绿色、环保型PVC助剂产品未来可期。”李兑说。
在发展战略上,这种“高瞻远瞩”同样延续到佳先股份近年来谋划拓展的第二增长极——2023年,佳先股份通过购买关联方蚌埠中实化学技术有限公司持有的安徽英特美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英特美”)股权,布局光刻胶原材料和紫外线吸收剂,涉足电子化学及关键原料领域。
今年7月,佳先股份公告向英特美增资扩股,投入2600万元资金用于年产1000吨电子材料中间体项目的建设。“国内的高端光刻胶自给率低,主要原因在于单体、树脂等光刻胶原料壁垒较高。”李兑表示,如果说主营的热稳定剂是高端材料在PVC传统制品上的应用,那么对光刻胶的战略性布局,则指向未来高端电子材料的国产替代,市场前景广阔。
顺势而为的“吃螃蟹者”
纵观佳先股份的发展历程,“首批”“首发”“第一家”是时常出现的标签。在多个时点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李兑的“预判力”尤为突出。在他看来,坚定走资本市场之路的信念始于上市前10年,公司顺势而为的发展离不开关键事件的推动。
2009年12月,佳先股份引入管理层和技术骨干入股,完成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2010年1月,公司率先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成功挂牌;2014年,公司在设立不久的新三板挂牌,成为第一家从天交所退出并转入新三板的企业。
此后,佳先股份首批进入新三板创新层、精选层,到2021年北交所开板时,公司成为存量精选层首批开板公司之一,成功转板登陆A股市场。面对当时市场对交易流动性、平台稳定性的担忧,李兑表示:“找准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定位,将企业发展阶段与国家政策红利相契合,借势发力、顺势而为。”
对于近三年来佳先股份在北交所的表现,李兑认为,整体市场活跃度、日交易额、投资者关注度等指标“远超预期”。数据显示,佳先股份在北交所单日最高交易额超10亿元,市值从发行时的约6亿元增至如今的约30亿元。
9月16日,佳先股份公告称,为满足国际化战略发展及海外业务布局需要,公司正在筹划境外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敢于“吃螃蟹”的佳先股份是否会成为冲刺“北交所+H”第一股?值得期待。
在并购重组方面,2020年,佳先股份收购沙丰新材料,切入硬脂酸盐生产板块,实现化工领域产品线的丰富与多元化;今年7月,公司实现对英特美的增资并表,不断拓宽业务边界,显现出提前布局、踏入硬科技赛道的决心。
“我们的收购不是一蹴而就,会先对项目进行先期孵化,投入技术资源和管理指导,待项目具备量产条件和稳定订单后,再结合公司战略需求逐步增加股份、完成控股。”李兑表示,公司正在推动“新材料+电子材料”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作为上市公司,公司坚决维护全体股东权益,这种循序渐进的增资扩股模式更加稳妥。
既是员工也是“重要股东”
在佳先股份总部大楼外,“忠诚、责任、效率、激情”八字企业价值观令人印象深刻,在国有控股企业管理中,强调“激情”这一关键词的企业并不多见。
“我们做的是完全市场化的产品,没有技术垄断优势,靠的是大家齐心协力的一股子‘拼劲’。”李兑说,“八字价值观从内在联系上密不可分,大家基于对企业的共识将自己摆在主人翁的位置,忠于企业、富有激情。同时,我们也希望员工能够共享企业发展带来的成果。”
记者了解到,起初公司从集团独立之时,不少高管毅然放弃蚌埠热电厂的“稳定身份”,投身于佳先股份初创建设。在当时国有股份制改革的探索中,公司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数十名核心员工拿出薪酬参与,坚定支持公司的战略发展。
20多年来,佳先股份的核心骨干员工流失比例极低,在公司的历次增发中,不少员工每次都坚定买入,与企业绑定共同成长。此外,公司董事长和部分高管先后增持。“将从公司挣到的薪酬转投公司股份,支持公司发展,进而分享公司分红股利,成为公司的重要股东”,这种“薪酬增持股份,共享公司红利”的模式,在个人与企业之间形成资金的正向流动,为公司内生式增长与外延式发展提供了信心与动力。
李兑对未来目标清晰:“上市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无论是深耕传统主业,还是向科技新赛道拓展,作为蚌埠市唯一的地方国有上市公司,我们希望进一步做强做优,为地方经济、为国产替代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