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珠海市南特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20124.BJ,以下简称“南特科技”)正式登陆北交所,完成在资本市场的关键一跃。本次公开发行股票3718.33万股,发行价8.66元/股,募集资金净额达2.84亿元。27日收盘,其股价涨幅183.03%,报24.51元/股。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南特科技上市募资主要投向“安徽中特高端精密配件生产基地二期项目”及“珠海南特机加扩产及研发能力提升项目”,聚焦核心产能扩张与技术升级。
作为深耕精密机械零部件领域的企业,南特科技近年财务数据呈现收入增长、利润放缓趋势。不过,其客户集中度较高的情况也为外界所关注,对美的、格力的依赖度远超行业水平。与此同时,南特科技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压缩机零部件贡献超八成营收。其应收账款、短期偿债规模均较大,经营杠杆高于同行业均值。
大客户依赖
有关数据显示,2022—2024年及今年前三季度,南特科技营业收入分别约为8.34亿元、9.38亿元、10.31亿元和8.2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3.38%、12.55%、9.86%和8.7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4亿元、0.82亿元、0.95亿元和0.8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7.42%、86.95%、15.21%和19.43%。
招股书披露,南特科技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始终处于高位。2022—2024年及今年上半年分别为89.20%、86.35%、87.78%、94.83%。截至今年上半年,其5大客户中的美的集团与格力电器两大龙头贡献了约88.55%左右的营收,比去年年末增加了7.84%。
过高的客户集中度也削弱了南特科技的议价能力。2022—2024年及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成本分别达到6.71亿元、7.29亿元、7.97亿元和6.2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47%、8.51%、9.35%和6.58%。
值得一提的是,南特科技对核心大客户存在供应链依附——对格力电器部分销售采用净额法核算,且部分铸件需从格力指定供应商采购。招股书披露,2022—2024年及今年上半年,南特科技分别从格力电器采购金额为1.28亿元、1.19亿元、1.37亿元和0.56亿元,分别占总采购额的26.15%、24.06%、24.67%、21.04%,格力电器成为南特科技最大的供应商。
应收款项高于多数同行
产品结构单一正在加剧这种依赖症。2022—2024年及今年上半年,南特科技主营业务收入中,以空调为应用领域的产品销售分别占比99.10%、98.21%、98.26%和98.53%;而其所新开发的应用场景——企业领域,截至今年上半年收入占比仅为1.42%,约806.09万元。
南特科技方面表示,现已开拓了多家汽车零部件客户,其中对华粤传动、东莞领峻等客户已实现批量供货,产品间接供应于大众、依维柯、五菱等汽车厂商;并开始对江铃博亚、湖北加倍等汽车零部件公司进行小批量送货或试样。
大客户依赖症的另一面则是应收款项畸高。招股书披露,2022—2024年及今年上半年,公司应收款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分别为4.20亿元、4.44亿元、4.53亿元和4.80亿元,占各期末总资产比例分别为34.89%、34.56%、29.18%和24.17%;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50.36%、47.33%、43.94%和83.86%。不过,其应收款项大多是一年内。
对比同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华翔股份(603112.SH)应收款项占总资产比例为20.48%,占营业收入比重为65.86%;百达精工(603331.SH)应收款项占总资产比例为12.75%,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6.04%;联合精密(001268.SZ)应收款项占总资产比例为29.61%,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00.98%。
随着应收账款增长,南特科技短期偿债压力日增。招股书披露,2022—2024年和今年上半年,公司流动比率分别为1.08、1.30、1.03和1.02,而行业平均值分别为1.95、2.54、2.03、2.27,报告期内均低于同行业平均值;而公司速动比率分别为0.90、1.09、0.83和0.84,行业平均值分别为1.54、2.12、1.66和1.82,同样均低于行业平均值。
南特科技方面预计,2025年全年营业收入约为10.80亿元至11.40亿元,同比增长幅度约为4.77%至10.5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约为1.06亿元至1.16亿元,同比增长幅度约为7.92%至18.1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约为1.02亿元至1.12亿元,同比增长幅度约为7.72%至18.28%。
记者就相关问题致函南特科技方面,但截至记者发稿尚未获得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