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会不会诞生第一支千元新股!一一丹娜生物!
丹娜生物的董事长周泽奇院土、教授,博士:
1990年春,周泽奇被招聘到美国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当他走进哈佛医学院,登上了最高医学科研殿堂,心中非常喜悦,激情澎湃。他选择的研究项目是在一家医院从事人体嗜酸细胞溶血磷酸酯酶治疗哮喘病的相关分子机理研究。周泽奇在一年的时间里就成功地获得了该酶的重组基因表达及其重组酶的制备与鉴定分析结果,随后用了两年多时间对该酶及其特异性抗体进行了免疫学鉴定与荧光显微镜观察及其基因点突变的研究等,论证了该酶与哮喘病人肺细胞表面张力蛋白质功能变化的相关性。其研究发现成果相继发表在美国《血液》《现代生物学》《白细胞生物学》等杂志上,其中有一篇研究论文刊登在后者杂志封面,并在美国生物学年会和免疫学年会上报告与墙报展示。鉴于周泽奇所取得的杰出科研成果,他于1993年1月晋升为哈佛大学讲师。1993年夏,周泽奇从哈佛医学院被聘请到拜耳体外诊断IVD公司工作,从事癌症早期诊断产品开发。他在公司工作了近8年,带领团队开发了5个产品,其中最有成就的项目是发现了拜耳公司的总特异前列腺抗原(tPSA)产品对复合抗原(cPSA)表位和游离抗原(fPSA)表位具有等量检测的能力,而其他几家有类似产品的公司不具备这种能力。经过多次的研究,他发现是由于拜耳公司的该产品中的捕获抗体一旦与tPSA蛋白质表位结合后,其fPSA抗原结合分子表位发生了构象变化。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本行业的广泛关注,也凸显了拜耳公司该产品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利用这个产品中检测抗体及其结合抗原蛋白质三维结构产生构象变化的原理,周泽奇团队还开发了一个定量检测cPSA的创新产品,该产品还获得了美国FDA产品的上市批准,继而获得广泛的临床应用。这个PSA等量检测机理的发现及其创新检测产品的临床应用成果,相继在《临床化学》《肿瘤生物学》等杂志上发表了十多篇论文,还获得了5项国际专利。
周泽奇于2000年7月被世界卫生组织邀请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办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测方法国际标准化”讨论会,在会上报告了他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周泽奇相继在拜耳诊断公司获得了优秀成果奖、总裁奖、发明专利奖等9项殊荣,并在7年时间里连升3级,从助理科学家到科学家再到高级科学家。
由于周泽奇在以上两大公司的杰出影响力,2004年1月他被伊杰耐克斯生物公司聘为首席科技官和研发副总裁。他响应祖国的召唤,2008年5月被聘为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专职副院长和首席研究员。2023年4月他被评选为联合国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
由于周泽奇在以上两大公司的杰出影响力,2004年1月他被伊杰耐克斯生物公司聘为首席科技官和研发副总裁。他响应祖国的召唤,2008年5月被聘为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专职副院长和首席研究员。
2023年4月他被评选为联合国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
2007年年底,时任南开大学校长、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院长饶子和院士向他发出了回国竞聘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专职副院长的邀请,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国参与了竞聘。经过层层筛选,周泽奇从全球83位竞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受聘的3位专职副院长之一。
2014年3月周泽奇与粟艳一起在天津中新生态城创建了丹娜(天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丹娜生物”),从侵袭性真菌病精准诊断产品开发入手,开始了创新创业的新长征。周泽奇带领团队奋斗在国际科技前沿,为了满足真菌病早期精准诊断市场的迫切需要,开发了一系列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与产品。
据全球真菌感染行动基金会统计,全球范围内有3亿多人受真菌感染严重影响,每年可造成340多万人死亡,给人民的健康带来了严峻的威胁。要遏止真菌感染肆虐横行,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必须突破依赖进口的“紧箍咒”,走自主创新之路!
十余年来,丹娜生物一路披荆斩棘,一路风雨无阻。周泽奇带领团队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实现了多项核心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在其核心技术平台上开发了一系列高质量创新产品。每一个核心技术的开发成功,都是无数次失败,而又无数次努力的结果,无数个这样的因素就编织为成功的精美艺术品,创造了新质生产力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
鲎血细胞无法采购,核心原材料极其稀缺性!
在医学上,侵袭性真菌病检测是感染性疾病体外诊断领域的一个细分赛道,对诊断及时性、准确性要求很高,因此检测效率和准确度至关重要。
丹娜生物主要从事侵袭性真菌病血清学早期诊断及其他病原微生物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目前,丹娜生物的业务主要有两大板块,分别是试剂类和仪器类,而试剂类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九成左右。其中,丹娜生物主要产品真菌(1-3)--D葡聚糖检测试剂盒(显色法)(G试验)等酶动力学系列试剂产品使用的核心原料为鲎血细胞。据悉,鲎(hu)是肢口纲剑尾目下一科节肢动物的统称,因背甲呈马蹄形又名马蹄蟹。世界现存的鲎仅包含3个属,分别为美洲鲎属、东方鲎属和蝎鲎属。
【博士教授科学家周泽奇征战真菌诊断市场:丹娜生物成长为"国家级小巨人"!】
在医疗诊断领域,有一个被许多人忽视的"隐形杀手"——侵袭性真菌病。当这些微小的真菌侵入人体组织和血液时,它们能引发致命的感染,全球每年约有3亿人遭受严重真菌感染,平均致死率高达27.6%。然而,在这个被忽视的战场上,一家来自天津的企业正在悄然改变游戏规则。
丹娜生物的创始人周泽奇,带领他的团队构建了一个专注于真菌病诊断的技术帝国,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更将业务版图扩展至全球五大洲。这家被誉为国家级"小巨人"的企业,在北交所上市,迎接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周泽奇(右)在国际合作签约仪式上
丹娜生物注重创新研发,在全球率先提出“5G ”真菌病联合检测整体解决方案,为侵袭性真菌病精准诊治提供了临床依据,显著地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其中5个核心产品被列入国内及欧洲等地多个专家共识和诊疗指南。
十多年来,丹娜生物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第一批国家支持的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天津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并获中国科协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9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天津市专利金奖、2022—2023年度医药行业成长50强企业等。
丹娜生物创新产品在国内900多家三级医院和300多家二级医院与医疗机构得到广泛应用,并远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现了丹娜生物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周泽奇带领丹娜生物团队攻关核心技术,不断创新创业创佳绩,迅速发展成了本行业的领军企业,当问及成功的原因时,周泽奇从许多经验与教训中归纳出企业成功五要素:一要有市场需要,二要有自主核心技术,三要有专业人才团队,四要有资本投入及其杠杆发挥,五要有政府与合作伙伴的支持。
丹娜生物正式挂牌并通过北交所上市。周泽奇深感企业上市更要加快发展的步伐,朝着更高的战略目标攀登,通过不断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为国家实现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经济增长作出更大的贡献。
政府的支持、资本的信任、业界的认可,以及各项荣誉的加持,面对在光环之下的丹娜生物,周泽奇却始终保持着冷静和谦卑的心态。“如何回报投资者?”“如何更好地发展丹娜生物?”这些问题都在他的脑海里翻腾。周泽奇推出了丹娜生物的第三个五年计划,重点如下:
真菌诊断的隐形冠军
侵袭性真菌病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健康威胁。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粘膜屏障破坏或菌群严重失调时,真菌就可能趁虚而入,引发严重感染。糖尿病患者、艾滋病患者、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都是高风险人群。
2014年,周泽奇创立丹娜生物时,中国的侵袭性真菌病诊断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他敏锐地看到了这一市场缺口,决定深耕这个专业性极强的细分领域。
"我们是国内较早进入侵袭性真菌病血清学检测领域的企业之一,"周泽奇在投资者交流上这样描述公司的先发优势,"多年来,我们积累了核心技术和大量终端客户群体,建立了从研发、注册、生产、销售到临床应用支持的完整业务链。"
这种专注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行业报告,丹娜生物在中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试剂市场的份额已达约30%,成为行业领导者。公司产品已进入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1,300多家医疗机构,其中三级医院超过1,000家,覆盖了中国顶级医疗资源。
技术创新:打造"5G "诊断方案
丹娜生物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源于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始终保持在11.89%至13.53%之间,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公司最引以为傲的创新成果之一是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的真菌病"5G "联合检测方案。这一方案覆盖了90%以上临床常见的致病性真菌种属,可用于检测急性、亚急性、慢性及过敏性等真菌易感人群。
"真菌基因组复杂、培养周期长、细胞壁坚硬,早期诊断标志物较少且多处于胞壁和荚膜等复杂多糖结构中,这给诊断带来了巨大挑战,"公司技术团队在投资者交流中道,"我们通过多年研发,克服了原料开发、反应体系建设、工艺转化、产品性能优化等一系列技术难点。"
目前,丹娜生物已构建了六大技术平台,包括核心原料制备、酶动力学、酶联免疫、免疫层析、化学发光、荧光定量PCR等。这些平台支撑了公司五大系列诊断试剂产品的开发,涵盖了侵袭性曲霉病、隐球菌病、念珠菌病等主要真菌感染类型。
周泽奇推出了丹娜生物的第三个五年计划,重点如下:
——发挥上市资本的杠杆作用,加快丹娜生物发展速度。通过重组并购扩充公司业务等战略措施,大力发展病原微生物早期精准诊断平台体系建设和系列产品开发,全覆盖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感染联合检测与精准诊断的整体解决方案。
——加强科技创新力度,赋能丹娜生物新质生产力。为此,丹娜生物将加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力度,持续打造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大人才高地建设,不断攀登科技高峰。丹娜种好梧桐树,天下凤凰自飞来。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丹娜生物制定更优的选才政策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来共同创新创业,为丹娜生物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重点是加强对AI技术创新人才、现代管理人才、综合营销人才等的引进与培养;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的建设,每年招收与引进2~3名博士后和海外高端人才;还通过校企融合培养大批高科技与现代管理骨干人才,使丹娜生物成为培养人才的高地,为公司的后续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输送与储备。
——加大药敏精准鉴定与智能耐药快检技术的开发力度。为了大力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为了精准诊断疾病、评估感染源、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提高精准治疗效果,丹娜生物开发了两款AI赋能的自动化病原菌识别鉴定仪与智能药敏快检仪,为了提高对病原微生物感染疾病精准诊治与合理用药水平,为大健康的事业发展不断赋能。
——开发小肽与多糖功能食品和药品,提高与平衡人体免疫力。借助智能技术开展小肽和多糖功能食品与药物的开发,助力医疗健康体系从关注疾病治疗到科学健康管理的根本性转变,提高或平衡人体免疫力,助力全民大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
——加强多维合作,加快企业发展速度,助力提高人类健康水平。通过与本领域相关公司与院校的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重点与辉瑞制药公司、美国KSL生物医学公司、天津大学、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天津科技大学等单位通力合作;相继建立中美、中欧、中国与东南亚、中非等国际合作基地和海外技术产品推广中心,提高国际合作能力。加强与国际产业联盟合作及产业化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升公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让丹娜生物民族品牌走向国际,助力“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