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的樱桃番茄新品种种子,包括我们公司的,部分品种水平已经与荷兰等国家相当。比如某款进口串采樱桃小番茄种子要卖15元一粒,我们选育出同等类型的品种,5元一粒就能替代。”4月中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广州市南沙区的南沙育种研究院调研时,相关负责人赵晨向记者介绍。
以往“一斤进口高端樱桃番茄种子能换一辆法拉利”的现象有望迎来终结。据悉,南沙绿亨育种研究院基地新建项目,是北交所上市公司绿亨科技的IPO募投项目之一。目前市场售价可达5元一粒的高品质樱桃番茄种子,正是由南沙绿亨育种研究院选育成功,并率先在南沙区开展示范推广。
赵晨说:“市面上普遍的圣女果,田头收购价在2~3元/斤;但我们最新培育并推广的橙黄色高品质樱桃番茄,田头收购价可达到10~15元/斤,终端市场价在30~40元/斤,而且产量非常高。”
除了农作物种子,南沙区这几年还在渔业水产、畜禽等育种领域结出“硕果”。那么,为什么广州南沙区种业能“闯出一片天”?恰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发布,近日,记者以广州市南沙区为典型样本之一,展开实地调研。
探索:先行先试,提升种业行业准入效能
近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与此前实施的2022年版清单相比,2025版清单事项数量由117项进一步缩减至106项。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是指以清单形式将禁止和经政府许可才能够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汇总列出,各级政府依法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之外,各类经营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建立和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施以来,清单于2019年、2020年、2022年、2025年四次修订,事项数量由2018年版的151项压减至目前106项,压减比例约为30%。大批行业准入限制得以放宽,为民营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兴业带来了更广阔空间;多个重点领域准入得到依法规范,有效维护了市场秩序。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越缩越短”,对我国产业与经济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近日,记者深入广东省进行了系列实地调研与走访。
作为国家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广州南沙区正成为种业集成创新“中国芯”、全球涉农制度创新试验地。2023年,广州南沙区农业总产值达124.64亿元。在农作物、畜禽、水产三大种业领域,南沙区引进了“蔬菜种业第一股”绿亨科技、全球独角兽企业中芯种业,并建设了广州市首家渔业领域研究院,擦亮“种业创新高地”的名片。
这背后,2021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海南、深圳、横琴、广州南沙等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谋划推出一批体系性、突破性较强的放宽市场准入政策举措,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发展。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
2023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支持南沙全面提升种业行业准入效能。包括支持建设特色种业创新中心、种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种业中外合作创新中心;优化农作物种子、苗木、种畜禽、水产苗种的生产经营审批服务;推动探索种业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支持下放省级种业生产经营审批权限;优化品种审定登记程序等。
据南沙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南沙区正针对种业行业市场准入方面存在的痛点、堵点进行梳理,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措施,推动探索种业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促进南沙种业和相关产业链条的发展。
突破:高端樱桃番茄种子不再“卡脖子”
走进南沙绿亨育种研究院基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看到了立体栽培种植的各色小番茄,一串串色泽诱人的樱桃番茄缀满藤蔓。
“(我们的樱桃番茄)一粒种子可以卖到5元,一袋1000粒包装的种子重量大约两克。如果按克来计算的话,种子是比黄金的单价还要贵的。”南沙育种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赵晨告诉记者。
据悉,绿亨科技推广的蔬菜种子涵盖四十余种作物的上千优质品种。上述樱桃番茄是公司旗下南沙绿亨育种研究院成立以来首个自主研发的高品质特色樱桃番茄品种,目前该种子正在广东省范围内试种推广。“去年以来,我们在南沙等地试种推广面积约40亩,预计每亩产值可达10万元,这款樱桃番茄品种可以说是颠覆了大家对鲜食小番茄的传统印象。”
记者获悉,在2022年,荷兰某款进口高端樱桃番茄种子在国内市场售价为一克4000元,是“卡脖子”农作物种子之一。绿亨科技在蔬菜种子领域拥有二十多年的育种实践经验,现在正用实力打破樱桃番茄品种的进口依赖难题。
作为拥有170千米岸线资源、海域面积近280平方公里的南沙,水产养殖也是南沙区优势产业之一。2023年11月,广州市南沙区被授予“中国黄油蟹之乡”的称号。黄油蟹素称“蟹中茅台”,一只顶级头手黄油蟹甚至可卖到2000~3000元。南沙是国内最主要的黄油蟹产区,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4月中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广州黄油蟹水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油蟹水产公司)。该公司负责人江喜允向记者介绍,平均1000只青蟹,才能产出1~3只黄油蟹,这是黄油蟹珍贵的原因。黄油蟹不愁销路,但产业壮大的“卡点”就在蟹苗。江喜允表示,黄油蟹或者青蟹蟹苗目前主要还是通过野生捕捞的方式获得,且种苗不稳定。蟹苗成本可占到蟹整体养殖成本的1/3。“和鳗鱼苗一样,它很难去人工培育种苗。”
2023年,黄油蟹水产公司与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开启黄油蟹育种攻关。“如果我们把种苗问题攻克了,这不仅造福我们自己,还对整个行业发展有利。”江喜允说。在他看来,只要蟹苗培育问题得到攻克,黄油蟹产量就能提上去,目前尚小众、价格较高的黄油蟹也有希望走上更多人的餐桌。下一步,公司计划扩大技术升级投资,申请“种苗基地”资质。
据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相关负责人透露,去年,研究院联合华南农业大学温小波教授团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实现南沙青蟹本土人工繁育,首批蟹苗成功孵化。
活力:产业开启“加速跑”
畜禽育种领域,温氏股份旗下广东中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广东南沙区明星企业、百亿元估值独角兽,也是农业部认定的生猪育种唯一塔尖企业。2024年,中芯种业销售种猪近23万头,营业收入近10亿元。
中芯种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种猪育种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行业。放宽准入政策后,优化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明确禁止在清单外增设准入限制,减少行政审批障碍,允许更多企业参与商业化育种,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政策鼓励产学研合作模式,支持基因芯片、AI(人工智能)育种等新技术快速落地,中芯种业的猪育种芯片已实现国产替代。此外,政策鼓励外资与本土企业合作,引入国际先进育种技术,扶持国内龙头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南沙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也称,在有关放宽准入政策出台前,种子产业存在种业生产经营申请材料繁多、到期换证程序繁琐、种业经营主体资质审核流程复杂冗长、新品种审定登记耗时长等多个发展“堵点”。有关放宽准入政策印发之后,南沙区农业农村局现已经编制完成《南沙区关于全面提升种业行业准入效能分析的报告》,拟后续逐级上报,争取国家和省、市支持相关事项落地。同时,承接省级事项方面,南沙区积极同上级农业农村部门沟通,争取省级种业生产经营审批权限委托南沙实施。
“省级事权下放后,以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及其亲本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B证)为例,我们预计办理时限可由法定的20个工作日缩短至实际的10个工作日,大大减少企业的办事时间和成本。”上述农业局负责人说道。
南沙种业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这就是国家放宽市场准入、提升市场准入效能的典范。今年2月底,广州(南沙)农业对外开放合作实验区全球招商引智大会上,总投资金额60亿元的32个项目签约落地南沙,该区的现代化农业开启加速跑。
南沙的放宽市场准入先行先试,有望为大湾区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