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建院营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院股份”)回复北交所问询。公司拟在北交所上市,保荐机构为东吴证券。
招股书显示,建院股份成立于1997年3月,专注于岩土工程领域,主要围绕地基与基础工程,提供涵盖勘察、设计及施工相关的专业化工程服务,已形成岩土工程一体化服务模式。同时,公司以岩土工程业务为核心,布局总承包以及城市更新业务。
业务区域过于集中
业绩方面,报告期内(2021年至2023年),建院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13.95亿元、12.02亿元和14.1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054.59万元、5946.38万元和6428.95万元,总体上业绩保持增长趋势。
不过,在业绩增长的背后,建院股份也存在诸多隐忧。
报告期内,公司源于苏州地区的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76.02%、66.88%及89.46%,占比较高。对此,北交所在审核问询函中要求说明业务区域集中情况下公司主要业务是否仍具备成长性。
建院股份表示,当前公司的业务集中在苏州地区,主要是基于江苏苏州地区的区位发展优势,公司将在巩固苏州地区市场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业务辐射区域。业务区域集中情况下公司主要业务仍然具备成长性。
此外,建院股份在偿债能力方面存在不足。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流动比率分别为1.26、1.30及1.32,速动比率分别1.25、1.30及1.31,均低于可比上市公司均值;同时,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4.95%、71.17%和70.59%,均远高于可比上市公司均值。
抵债房产多为期房
报告期内,建院股份合同资产和应收账款规模较大,报告期各期末,二者合计占同期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77.87%、81.20%和78.61%,占同期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82.44%、87.72%和84.65%。
建院股份解释称,公司地基与基础工程项目从工程完工,至验收合格、竣工结算周期一般为1至2年,总承包项目时间更长,受工程变更、履行审批程序耗时长等原因影响,存在不能按照合同约定验收、竣工结算滞后、结算周期延迟的情况,因此形成较大规模合同资产和应收账款。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客户信用及回款情况良好,但部分客户仍然存在逾期付款、以房抵债、无法还款等情形。
建院股份在回复北交所“相关风险提示是否充分?”的问题时也提到了抵债房产的风险:公司存在客户以房产冲抵应付工程款的情况,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合计抵债金额1.01亿元。虽然公司会对抵债房产积极办理网签备案或相关房产登记手续,但由于抵债房产多为期房,报告期末尚有3600.58万元房产未办理网签。如相关房产因开发商资金紧张或债务问题导致楼盘烂尾、被列为开发商破产财产及被其他具有优先受偿权的债权人申请法院查封的情形,将会导致公司的物权期待权无法实现。
募投使用土地仍待审批
本次IPO,建院股份拟募资2.68亿元。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拟投资于总部运营中心建设项目、设备服务能力升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建院股份存在募投项目使用土地仍在审批中的风险。
据招股书,建院股份本次募投项目中总部运营中心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的拟实施地点为公司新购置土地。目前该土地已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挂牌出让成交确认书》,后续仍需要进一步进行项目建设审批备案、环境影响评价等流程。如果公司募投项目的相关备案、环评流程不能及时顺利完成,将会影响公司募投项目的顺利实施。
本次募集资金中,建院股份拟将8000万元用于总部运营中心建设项目。北交所要求说明募集资金主要计划新建总部大楼的合理性。
建院股份称,募集资金主要计划新建总部大楼,有助于公司扩大管理运营及设计工作场所,优化办公环境,提升品牌形象,增强人才吸引力;同时完善公司信息化平台,提高运营管理效率,促进公司长远发展,具有合理性。
3年内遭8次行政处罚
报告期内,建院股份存在持续补缴所得税滞纳金的情况。北交所因此要求说明关于税收缴纳等合规经营方面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隐患,报告期内是否存在偷税、漏税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建院股份表示,对报告期内存在的税收滞纳金情况,公司已及时发现并足额缴纳且完成整改。公司税收缴纳等合规经营方面的内部控制不存在重大隐患。公司亦不存在偷税、漏税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报告期内,建院股份因施工现场扬尘污染周围环境、主道路破损未硬化、夜间建筑施工产生环境噪声污染、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等情况遭到8次行政处罚。
其中,2021年11月,因当事人在新盛街文化街区保护项目施工现场存在防尘网不合格,主道路破损未硬化,建院股份被宿迁市宿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处以10万元罚款。
2023年2月,因作为桩基施工单位,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对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的问题未引起充分重视,未及时发现并整改不具备建筑起重信号司索工资质的人员从事信号司索作业的隐患,未按规定开展新进员工教育培训,建院股份被南京市应急管理局处以30万元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