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贝特瑞举办“未来能量引擎”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AI时代下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贝安”。该方案包括半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和全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
详解两大方案
固态电池通过使用固体电解质代替传统液态电解质,不仅解决了锂离子电池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方面的局限性,还为电动汽车、大规模储能系统、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提供了更高效、更可靠的电池解决方案。
贝特瑞研究院院长李子坤在发布会上介绍,2024年可视为半固态电池发展的关键节点,消费电池与动力电池领域已陆续开展半固态电池的试用。行业内将2027年看作全固态电池试用的重要时间节点。
李子坤表示,从液态电池到半固态电池,再到全固态电池,电池的安全性能与能量密度都将实现显著提升。基于此,贝特瑞推出了“贝安”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旨在为未来电池体系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据李子坤介绍,在“贝安·FLEX系列”贝特瑞半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中,正极侧采用高镍正极材料,使材料的放热时间相比传统正极材料延迟了110分钟,极大延长了电池热失控的安全时间。电解质侧在4.55伏高电压、450度高温循环下,循环寿命可提升10%。负极侧开发的硅基负极材料,容量超过2300毫安时/克,效率超92%,具备长循环、低膨胀特性。同时,该方案还推出了硅石墨材料,经特殊设计后与硅碳负极材料高度匹配,在低温、耐久性及存储方面表现出色。
在“贝安·GUARD系列”贝特瑞全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中,正极侧采用超高镍型(镍含量超95%,比容量超240)和富锂锰型高电压高容量正极材料,提升了材料性能。电解质侧运用全新干法合成与提纯技术,使得硫化物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一致性以及高性价比。负极侧推出行业首款3D多孔锂碳复合材料,兼具低膨胀、高能量密度循环及高输出功率特性。
上市公司积极布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标准对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阻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业内人士认为,相较传统液态锂电池,固态电池因采用固体电解质和热失控阻断设计,显著降低热失控风险、提高安全性。
在政策的助力下,固态电池技术发展与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多家上市公司加大布局力度。
5月13日,赣锋锂业在互动易回复投资者提问称,公司二代混合固态锂电池采用金属锂作为负极,在固态电池方面开发的高比能电池能量密度达到420Wh/kg,循环寿命超过700次,并开发出能量密度达到500Wh/kg的样品,可通过200℃热箱与针刺等安全测试。
5月12日,先导智能在互动易回复投资者提问称,在固态电池领域,公司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固态电池整线解决方案服务商,已成功打通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全线工艺环节,实现了从整线解决方案到各工段的关键设备覆盖。公司已与多家行业领军企业达成设备合作,并已经向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的头部电池客户、知名车企和新兴电池客户交付了各工段的固态电池生产设备,相关产品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并陆续获得重复订单。
玉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网站5月8日消息,恩捷股份与玉溪高新区管委会签约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生产项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玉溪高新区九龙片区建设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生产项目。项目总投资3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形成年产1000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生产能力。
兴业证券认为,2025年成为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关键拐点,产业链各环节企业正加速布局生产线建设,为后续固态电池车型量产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