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财报与谷歌Gemini 3的双重冲击波
英伟达刚刚发布的FY26Q3财报再次让市场沸腾,数据中心业务同比增长66%,Blackwell架构GPU贡献了近三分之二的销售额。与此同时,谷歌Gemini 3大模型的发布,在多模态理解和推理能力上全面超越前代和竞品。这两个事件看似独立,实则共同指向一个趋势:AI基础设施和应用的爆发式增长,正在重塑科技行业的竞争格局。
英伟达:算力军火商的持续统治
英伟达的财报再次证明,其在AI芯片领域的霸主地位无人能撼动。数据中心业务同比增长66%,其中计算和网络收入分别增长56%和162%。Blackwell架构GPU的强势放量,以及Rubin平台即将量产的消息,都预示着英伟达在未来几个季度的增长动能依然强劲。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与沙特签订的三年期40-60万片GPU协议,以及Anthropic首次采用英伟达GPU的承诺,都显示出其在全球AI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核心角色。从财报来看,英伟达的库存环比增长32%,供应承诺环比增长63%,这或许意味着市场需求仍在持续升温。
谷歌Gemini 3:自研TPU的逆袭
谷歌的Gemini 3大模型在多项基准测试中全面领先,尤其是在数学推理、多模态理解和Agent能力上表现突出。更值得关注的是,Gemini 3采用了谷歌自研的TPU进行训练,这或许是谷歌在AI竞赛中的一次重要转折。
谷歌的TPU依托大容量高带宽内存和可扩展的Pod架构,支持更大模型的训练,这或许是其能在性能上超越竞争对手的关键。Gemini 3还支持原生生成式UI,可以直接从提示词生成可交互的网页和工具,这可能会对谷歌的广告和云业务产生正向拉动。
算力需求与供应链的机会
英伟达和谷歌的这两大事件,共同印证了全球算力需求的加速释放。英伟达的Blackwell和Rubin平台持续放量,谷歌的Gemini 3则展示了自研芯片的潜力。这种趋势下,AI算力供应链的相关企业或许值得关注,比如光模块、网络设备等领域的公司。
不过,风险也不容忽视。国际环境的变化、AI商业化不及预期,以及上游原材料供应问题,都可能对行业带来波动。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这些潜在的风险点。
结语
英伟达和谷歌的最新动向,再次证明了AI行业的蓬勃生机。无论是英伟达的硬件霸主地位,还是谷歌在自研芯片和大模型上的突破,都预示着这个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对于投资者来说,或许需要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技术背后的商业逻辑,才能更好地把握机会。当然,所有的投资决策都需要谨慎评估,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