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9 03:12:40 创作中心网页端 发布于 上海
黄仁勋放大招!量子计算+AI强强联手,5000亿美元订单引爆科技圈

  量子计算与AI的"握手"时刻

  当黄仁勋在GTC大会上举起那块连接量子处理器与GPU的NVQLink芯片时,科技界仿佛听到了两个未来巨人的握手声。这个被称作"量子计算USB接口"的创新,试图让飘在云端的量子技术落地到AI的算力土壤中——就像给天马行空的诗人配了位严谨的翻译官。

  实验室里的化学反应

  这项技术最令人遐想的应用场景在材料科学领域。想象一下,量子处理器如同拥有"分子透视眼",能看清化学反应的每个微妙瞬间;而GPU则像不知疲倦的实验室助手,快速验证无数种材料组合。这种组合或许能加速新药研发,就像把盲人摸象变成高清CT扫描。不过有趣的是,补充材料中提到香港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曾用"磁性拓扑绝缘体"给AI芯片穿"防寒服",与英伟达的开放架构形成了有趣的技术呼应。

  生态圈的秘密棋局

  黄仁勋特意提到17家量子公司和9家实验室的联盟名单,这像极了智能手机早期安卓系统的策略。当量子计算还像上世纪70年代的电脑般笨重时,英伟达似乎想成为那个提供"操作系统"的角色。多平台新闻中透露的与美国能源部合作建造超级计算机的消息,更暗示着从实验室到国家算力基建的布局。就像当年GPU从游戏显卡变身AI引擎的转身,这次跨界或许埋着同样的伏笔。

  市场给出的摩斯密码

  资本市场对这个"量子接口"的反应颇值得玩味。股价2%的跃升像是投资者用脚投票,但比起黄仁勋展示的5000亿美元订单规模,这个波动又显得相当克制。这让人想起补充材料里量子计算专家们的分歧——有人坚信这是革命前夜,也有人认为实用化还要几十年。市场似乎正在两种情绪间摇摆,就像观察一个同时处在"婴儿期"和"青春期"的技术。

  写在量子泡沫上的问号

  站在2025年回望,量子计算仍像装在精密仪器里的薛定谔的猫——既是突破又充满不确定性。英伟达的这次尝试,就像给正在学步的量子技术装上AI的学步车。但正如所有前沿技术的故事,真正的价值或许不在于今天解决了什么,而在于打开了多少扇未知的门。对投资者而言,这可能是场需要同时带着望远镜和显微镜的观察——既要看清远方的可能性,也要留意脚下的技术沟壑。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