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产能告急!产线利用率高达95.8%,供不应求之下承接大量急单,直接引爆A股芯片板块。11月18日早盘,半导体设备ETF涨超4%,多只龙头股集体飙升,一场由AI驱动、国产替代加速的产业景气周期正全面展开。
高负荷运行:中芯国际进入满产模式
根据最新披露的投资者调研纪要,中芯国际2025年第三季度产能利用率达到95.8%,环比提升3.3个百分点,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公司当季折合8英寸月产能已突破102万片大关,销量同比增长17.8%,资本支出高达170.65亿元,同比翻倍。这不仅反映出市场需求旺盛,更表明公司在成熟制程和特色工艺上的扩产节奏正在加速兑现。
值得注意的是,为满足模拟、NOR/NAND Flash、MCU等产品的紧急订单,公司主动调整了产能分配。联合CEO赵海军在业绩会上透露,三季度中国区收入环比增长11%,主要得益于产业链本土化切换加速及客户备货需求上升。尽管四季度是传统淡季,但“淡季不淡”,产线仍将维持高负载运行。
存储涨价潮推升代工需求
本轮芯片行情的背后,是AI算力爆发引发的结构性供需失衡。自9月以来,全球存储原厂纷纷上调报价,DDR5与NAND闪存现货价翻倍,部分Wafer合约涨幅接近100%。上海证券指出,数据中心对DRAM的需求尤为紧缺,而美国四大云服务商上调资本支出,进一步拉动高阶存储芯片需求。
在此背景下,中芯国际作为国内晶圆代工龙头,成为众多设计公司保障出货的核心伙伴。招商证券认为,此轮上行周期不同于以往减产驱动的价格反弹,而是由AI真实需求带动,叠加国内产能释放有限,行业供需缺口将持续扩大,利好代工厂及配套产业链。
市场信心回暖,资金持续加码
资本市场反应迅速。11月18日,半导体设备ETF(159327)涨超4%,科创半导体ETF(588170)上涨近3%,京仪装备、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设备厂商集体大涨。南向资金也在持续流入,11月14日单日净买入中芯国际超8亿港元。高盛、杰富瑞相继上调目标价,看好其在本地客户需求和AI机遇下的长期成长性。
从财务表现看,中芯国际前三季度营收达495.1亿元,同比增长18.2%;净利润38.18亿元,同比大增41.1%。管理层预计全年销售收入将首次突破90亿美元,标志着公司迈入新的规模台阶。虽然四季度毛利率指引回落至18%-20%,但这更多是产品结构变化所致,不影响整体景气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