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Q3业绩为何能超预期?
中芯国际最新财报像一剂强心针,让市场为之一振。这家晶圆代工巨头第三季度营收和毛利率双双超出指引上限,更让人关注的是其产能利用率直逼96%的高位。这背后或许藏着国产半导体产业链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消费电子与汽车双轮驱动
财报中最亮眼的变化来自业务结构。消费电子收入占比攀升至43%,成为最大收入来源;工业与汽车领域收入也稳步增长。这种"两条腿走路"的模式,让中芯国际成功对冲了智能手机需求波动的风险。就像一家餐厅既保留招牌菜又开发新菜品,既稳住老顾客又吸引新食客。
值得注意的是,12英寸晶圆(更先进的制程)收入占比已达77%,说明公司产品结构持续升级。这就像汽车厂商从生产经济型轿车转向豪华车型,单车利润自然水涨船高。
存储涨价带来的甜蜜烦恼
当前半导体行业有个有趣现象:存储芯片价格飞涨,却意外带动了逻辑电路需求。中芯国际坦言,由于存储缺货,手机厂商不敢大量下单逻辑芯片,但这只是"节奏问题"。就像超市货架上泡面被抢购一空时,消费者反而会更积极地囤积其他食品。
这种产业链连锁反应,让中芯国际的产能始终处于"吃不饱"的状态。95.8%的产能利用率,接近工厂满负荷运转的极限。
扩产进行时,但暗藏博弈
面对旺盛需求,中芯国际已开始为2026年加速扩产做准备。第三季度资本支出环比增长27%,重点投向12英寸产线。这就像快递公司在双11前扩充车队,为预期中的订单洪峰做准备。
但扩产路上也有绊脚石。地缘政治因素导致的上半年设备交付延迟,仍影响着产能爬坡速度。公司预计四季度营收环比持平,毛利率小幅回落,展现出对行业周期的清醒认知。
国产替代的长期故事
或许最值得玩味的是中芯国际的客户结构变化:中国区收入占比升至86.2%。在美国持续收紧半导体管制的背景下,国产替代已从口号变为实际行动。就像疫情期间本土品牌填补进口商品空缺,国内芯片设计公司正将更多订单转向中芯国际。
市场普遍认为,随着AI算力需求爆发和国产芯片设计能力提升,中芯国际这样的本土代工厂将迎来长期发展机遇。但也需要警惕技术突破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风险。投资者或许需要像品茶一样,既享受当下的香气,也留心可能的苦涩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