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产能破百万!中芯国际交出亮眼三季报
中芯国际刚刚扔下一颗“重磅炸弹”: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折合8英寸晶圆的月产能首次突破100万片,达到102.275万片,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财报数据显示,当季营收达171.62亿元,同比增长9.9%;净利润15.17亿元,同比大增43.1%。前三季度累计营收495.1亿元,净利润38.1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2%和41.1%。更令人瞩目的是,产能利用率攀升至95.8%,环比提升3.3个百分点,接近满产状态。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晶圆销量上升和产品结构优化。从应用端看,消费电子收入占比升至43.4%,工业与汽车业务也增至11.9%,显示出公司在高景气赛道的持续渗透。而从区域来看,中国区营收贡献已达86.2%,凸显其作为国产半导体核心力量的地位。此外,中芯国际维持高强度研发投入,第三季度研发支出达14.47亿元,同比环比双增,为技术迭代打下基础。
# 扩产不停歇,追赶之路正在加速
产能突破百万片(折合8英寸)不仅是数字上的跨越,更是战略意义的重大跃升。目前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的等效8英寸月产能约在300万片以上,而中芯国际已达到其三分之一水平,在中国大陆市场则——对比另一大本土厂商华虹公司约46.7万片的月出货量,中芯的规模优势极为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一次性跃迁,而是持续投入的结果。2025年前三季度,中芯国际资本支出高达407.68亿元,仅第三季度就投入170.65亿元。截至三季度末,在建工程余额达816.36亿元,意味着未来产能仍将稳步释放。尽管当前建设以12英寸为主,但每新增一片12英寸产能,相当于约2.25片8英寸产能,换算下来,一年内实际增加了超6万片12英寸等效产能,扩张节奏稳健且可持续。
# 我怎么看这家“芯片一哥”
说实话,看到这份成绩单,我是有点惊喜的。不是因为利润涨了多少,而是看到了一家企业在逆境中的韧性与定力。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重构、外部技术限制未松的背景下,中芯国际没有盲目追求先进制程的“面子”,而是扎扎实实把成熟工艺做深、做大、做稳。
我尤其欣赏它对“特色工艺”的聚焦。比如高压驱动、图像传感、射频等领域,虽不涉及EUV光刻机,却是新能源车、IoT设备、工业控制的核心支撑。这类需求长期存在,且受地缘政治影响较小,反而更容易实现国产替代闭环。再加上与国内设计公司、材料设备商的协同推进,生态壁垒正在形成。
当然,挑战也不少。四季度毛利率指引回落至18%-20%,可能反映部分产品价格压力或成本波动;同时,高额资本开支对现金流仍是考验。但从趋势看,全年营收有望突破90亿美元,若行业复苏延续,明年仍有上行空间。
总的来说,中芯国际已经从“追赶者”转向“守擂者”。它的价值不再只是技术突破的想象空间,更是中国半导体自主可控的“压舱石”。只要产能利用率能维持在90%以上,经营性现金流持续改善,我就愿意把它当作一个兼具成长性与战略性的核心持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