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5 18:35:20 股吧网页版
科创板七周年:募资超万亿 点燃硬科技创新引擎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七年前的改革春风,激活了中国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一池春水”。

  2018年11月5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一事正式官宣。七年砥砺,这片“改革试验田”已从政策蓝图成长为一片“硬科技”雨林。

  截至2025年10月底,科创板已汇聚592家上市公司,累计IPO募资规模达9346亿元,总融资额突破1.1万亿元,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撬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升级的关键力量。

  一批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企业在这里实现了从技术“突围”到市场“逆袭”的精彩蝶变。

  以2019年为基数,近五年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高达18%和9%,展现出强劲的成长性。备受市场关注的未盈利企业正逐步走出研发投入期,57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中,已有22家实现盈利并成功“摘U”。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科创板的创新改革,将持续推动科技金融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有效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支持优质未盈利科创企业快速成长,为我国科技创新生态的繁荣注入强大活力,为中国从制造大国、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筑牢金融基石。

  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硬科技”成色足

  七年来,科创板坚守“硬科技”定位,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需求高度契合。截至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八成。

  其中,科创板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形成示范和集聚效应,推动构建以行业“链主”为引领、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的矩阵式产业集群。

  以集成电路为例,科创板集成电路上市公司超120家,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软件等产业链各环节,汇聚了中芯国际、中微公司、沪硅产业等主要行业龙头,逐步形成链条完整、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推动提升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自主化水平。

  2025年前三季度,119 家已披露三季报的集成电路企业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 27%、83%,芯片设计企业净利润增幅更是高达141%。

  在生物医药领域,22家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中21家已有48款药品/疫苗获批,2018 年以来推出的1类新药占同期国产创新药获批总数的12%,成为医药创新中坚力量。今年前三季度,创新药企推动9款1类新药获批,完成16单出海BD交易,潜在总额超 130亿美元。

  与此同时,一批科创板公司持续推动前沿技术发展和产业变革,面向人工智能、基因技术、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加大投入,加快科技攻坚。

  2024年,科创板研发投入总额1680亿元,超净利润的三倍;2025年前三季度,除中芯国际、华虹公司、百济神州、诺诚健华4家红筹公司预计于11月中旬披露三季报外,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再达1133.45亿元,同比增长9.01%,研发强度中位数12.44%,持续领跑A股各板块。

  截至目前,科创板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3万项,平均每家公司发明专利达到230项。3成科创板公司的产品或在研项目在行业内具有首创性;超8成公司核心产品瞄准自主可控;超380家公司的850余项产品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5年前三季度,一批关键技术突破相继涌现:禾元生物推出全球首个“稻米造血”1 类创新药,国盾量子实现四通道超低噪声半导体单光子探测器量产,联影医疗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光子计数CT商业化的企业,中微公司60比1超高深宽比介质刻蚀设备成为国内标配,下一代产品即将入市。

  同时,科创板创新主体培育成效显著,379家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3家获评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合计占板块总数的70%;81家公司累计138家次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

  生态循环畅通:资本与科技深度融合赋能

  科创板成功构建起“科技 - 产业 - 资本”良性循环生态,推动创新要素高效配置。

  在吸引人才方面,科创板激发了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热情。超6成科创板公司的创始团队为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人才或行业专家,近3成公司实际控制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近3成公司实控人拥有博士学历,近4成科创板上市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在引导资金方面,科创板带动形成了“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风气,约9成科创板公司在上市前获得创投机构投资。

  在二级市场投资方面,科创板已形成了由宽基、主题、策略等指数构成的指数体系,指数总数已达33条。截至2025年9月底,科创板已上市ETF突破100只,科创板系列指数跟踪产品规模合计超3300亿元,其中科创50指数境内外跟踪产品规模近1900亿元,已发展为境内“硬科技”投资首选的旗舰指数。

  在增强投资者回报方面,科创板公司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理念,多种方式与投资者共享发展成果。科创板2024年1月率先提出“提质增效重回报”倡议,今年有516家公司披露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占比近9成。

  超6成公司推出2024年度现金分红方案,年度累计分红总额388亿元,超290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2025年以来,79家科创板公司披露中期分红计划,合计拟派现规模超61亿元。

  2024年以来,489家次公司推出回购、增持方案,合计金额上限近390亿元;99家次公司利用专项贷款实施回购、增持,合计金额上限近140亿元。科创板也带动沪市整体提质增效进度加快。

  在推动优化ESG实践方面,科创板公司积极将ESG理念和要求融入商业模式和管理体系。2024年度,241家科创板公司单独披露ESG报告,科创50指数公司实现全覆盖,科创100指数公司覆盖率达66%;全部公司均在年度报告相关章节中多样化披露ESG实践信息。

  改革“先行者”:资本市场制度创新持续突破

  作为注册制改革的先行者,科创板在发行、上市、交易等领域的一系列创新成果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从确立多元包容上市标准、创设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到建立小额快速融资机制、完善并购重组定价规则,多项制度创新为创业板、主板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科创板改革持续深化的步伐从未停歇。近两年“科创板八条”及“1+6”改革举措相继落地,其中“1+6”改革通过设置科创成长层、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至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等,进一步提升制度包容性。

  当前,科创成长层企业发展持续加速,35家科创成长层企业中,除多地上市的红筹企业百济神州、诺诚健华外,其余33家已披露2025年三季报的公司在增收缩亏的同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营收同比增长35.09%,净利润同比减亏57.24%,研发强度中位数达44.34%。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改革实践不仅加速了《证券法》修订、刑法修正案(十一)出台等法制建设进程,更推动特别代表人诉讼、欺诈发行责令回购等制度创新落地,为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奠定基础。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近日指出,上交所将进一步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把好准入关,更好识别优质科创企业,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适用第五套标准,不拘一格支持具有参与全球竞争潜力的“硬科技”企业上市。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