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08 18:07:40 股吧网页版
黄金周看点 |长假期间港股表现平稳 A股节后有望“开门红”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10月8日电(林郑宏)中秋国庆8天长假已至尾声,A股市场即将迎来2025年四季度行情。长假期间,港股市场仍有4个交易日,其表现如何?对于A股市场的节后表现,投资者有何预期?新华财经进行了采访。

  长假期间恒指冲高回落黄金股表现突出

  数据显示,港股市场在过去4个交易日内呈现冲高回落态势。恒生指数在10月2日大涨1.61%后连续3个交易日震荡回落,10月迄今累计下跌0.1%;恒生科技指数表现略好,10月迄今累计上涨0.75%。AH股溢价最新报117.14,创2019年1月底来最低水平。

  板块来看,港股电商、半导体、有色等板块长假期间表现较好,电商SaaS龙头企业有赞10月迄今累计涨超38%,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均涨超10%,中国铝业、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等个股亦明显跑赢恒指。

  值得注意的是,受益于国际金价在长假期间持续上涨,港股黄金板块在长假期间表现不俗,赤峰黄金H股10月迄今大涨超23%,创出历史新高,已较A股出现16.3%的溢价;行业龙头紫金矿业H股10月迄今亦涨超5%,较A股溢价扩大至6.59%。

  跌幅较大的板块主要为大消费和数字经济方向,餐饮连锁企业呷哺呷哺10月迄今跌超9%,数据中心概念龙头万国数据跌超8%。此外,贝壳、携程集团、猫眼娱乐、中国国航等假日概念股跌幅居前。

  国泰海通证券研报分析认为,在增量资金继续大举流入和港股资产结构性优势驱动下,港股在金秋时节行情或更胜今年一季度,主要指数有望再创新高。

  上述研报认为,伴随美联储重启降息,港股外资力量回流存在超预期可能。目前市场预期10月美联储仍将降息25个基点。若四季度美联储降息持续,流动性环境转松,中美贸易关系继续趋稳,外资回流港股趋势或得到巩固。

  此外,南向资金有望继续流入港股。港股科技、消费类资产相较A股具有一定稀缺性,同时与当前AI应用、新消费等产业趋势相关度更高,在当前宏观偏弱环境下具备较强吸引力。截至三季度末,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已流入超1万亿元。展望四季度,主动型公募基金仍有望增配与AI产业周期趋势相关度更高的稀缺性互联网股票;政策强化分红监管,叠加低利率环境下险资或将继续增配港股红利,在机构力量推动下南向资金年内或仍有增量空间,有望推动港股行情继续向上。

  A股节后开门红概率较大券商、私募看好节后行情

  长假期间,其余主要海外中国资产相关指数走势与港股相近,截至发稿,富时中国A50期指10月迄今微跌0.22%,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微涨0.06%。

  在不少分析人士看来,长假期间海外市场表现对A股节后开市首日影响或不大。但从历史数据看,从2000年至2024年每年10月的首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平均涨幅达到0.48%,上涨概率达64%;在过去10年里(2015年至2024年),上证指数在10月首个交易日的上涨概率达到70%。A股节后实现“开门红”概率仍较大。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A股市场在国庆长假后一般呈现“节后开门红”的特征,牛市中节后涨幅通常维持更持久,并且往往呈现出长假与利多事件催化同时发生的典型市场特点。

  中航证券认为,综合近十年区间涨跌幅中位数以及胜率来看,四季度A股具有较强的赚钱效应。结构上,或由于政策博弈以及年底“估值切换”下,价值风格与经济总量更为相关且相对稳健,优势显著。

  此前私募排排网的调查显示,70.19%的私募对节后行情持乐观态度,认为市场经过节前的蓄势之后,有望逐步回升。而从投资方向上来看,59.62%的私募表示看好AI、半导体、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创新药等科技成长方向。

  星石投资副总经理方磊认为,节前走弱的A股交投情绪有望修复。一方面,假期间全球大类资产整体上涨,海外不确定因素对中国资产的扰动减少;另一方面,国内宏观经济相对平稳,假期出行热情较高,服务消费持续修复,叠加港股市场表现较好,短期避险资金大概率会流回A股市场。

  趣时资产也认为,假期期间OpenAI和AMD的重磅合作、视频生成模型Sora 2发布,或对A股算力、人工智能应用等相关板块形成一定的催化作用。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