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是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知识产权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创新主体,正通过提升专利数量、探索知识产权金融化路径、加强法律维权能力,逐步构建起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的创新生态链。
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共授权发明专利104.5万件,同比增长13.5%;商标注册478.1万件,同比增长9.1%。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我国科技创新主体正通过高强度专利布局抢占全球竞争制高点。
科技密集型企业领跑创新
在科技创新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专利数量成为衡量企业技术实力的关键指标。Choice数据显示,2024年,A股上市公司中的电子、通信、机械设备、电力设备等行业专利增量较为突出,科技密集型行业成创新主力。
以中芯国际为例,公司在集成电路领域内积累了众多核心技术,形成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2024年新增发明专利申请614件,获得专利471件。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累计申请专利2.01万件,授权专利1.4万件,其中发明专利1.2万件,申请、授权及获得专利的数量在国内半导体制造业中均处于领先地位。
在近日全球知名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IPRdaily发布的《全球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发明专利排行榜(TOP30)》中,天合光能作为唯一的中国企业,以481件专利申请排名全球第一,远超第二名近40%。公司还分别位列“全球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专利榜”和“全球TOPCon太阳能电池发明专利排行榜”第二。
生物医药行业领域,恒瑞医药以创新药研发驱动业绩增长。2024年创新药销售收入138.92亿元,同比增长30.60%,占公司总销售收入一半以上,成为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公司全年研发投入82.28亿元,同比增长18.6%,再创历史新高。此外,公司通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LP-1类创新药物,获得海外授权收入首付款1.1亿美元,潜在总交易额达60亿美元。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兴起,科技创新不断突破,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从今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的主题“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可以看出,国家对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重视。“人工智能作为跨产业赛道融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特性决定了该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具有显著的特殊性。”北京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柯爱艳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相对于传统行业来说,人工智能涉及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的多个方面,无形资产的价值更为显著,这也使得该领域知识产权的系统化保护成为行业发展刚需。
金融创新助力无形资产变现
随着知识产权价值的凸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借助金融工具,将知识产权等“无形资本”转化为发展资金,知识产权金融业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记者梳理发现,一批科创板上市公司在利用知识产权进行授信、融资方面表现活跃。
今年4月,力芯微以公司名下有权处分的一项专利作为质押担保,向银行申请3000万元的融资授信额度;2024年10月,博汇科技以特定专利作为质押财产,进行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融资,金额不超过3090万元;同年9月,芯海科技以公司名下有权处分的一项专利作为质押担保,向金融机构申请1亿元的融资授信额度。
在跨境贸易领域,全国首单知识产权质押关税保函业务近日在成都落地。作为首单业务的受益企业,成都明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发明专利作为质押标的,经专业评估后,凭银行开具的关税保函,可先通关再缴税。
“这一创新模式,减少了企业保证金、税金等方面的资金占用,极大提升了跨境贸易效率。”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工作人员表示,此方案用“专利证书”替代了传统的固定资产抵押,打开了“科技金融+跨境金融”业务场景融合的通道。
高额判赔护航企业科技创新
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化,不仅体现在申请端,更反映在维权端。随着司法机关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持续增强,上市公司的维权策略也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出击”,通过司法诉讼、刑事追责等多种手段,构建起立体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屏障,彰显维权决心。
近日,格力电器通报知识产权维权进展。2024年1月至2025年3月期间,针对“假冒格力商标”“假冒格力售后”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刑事案件结案4起,5人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至3年不等、罚金总计20万元;民事案件结案356起,判赔金额总计1607.62万元。
此外,贵州茅台作为知名白酒品牌,在商标保护方面一直不遗余力。针对市场上各种侵权假冒行为,茅台多次提起商标侵权诉讼,并获得胜诉,有效维护品牌声誉。
2024年,在吉利控股与威马汽车历时近6年的“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秘密侵权案中,最高法判决的6.4亿元赔偿额,创下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的最高赔偿纪录。该案例也入选了“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4年度十大案件”。
在柯爱艳看来,高额判赔通过显著提升侵权成本,向市场释放了“侵权必究,严惩重罚”的明确信号。她表示,对于潜在侵权者而言,高额赔偿金额意味着需承担极高的法律风险和经济代价,敦促企业放弃“搭便车”心态,转而通过合法创新获取竞争优势。
“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价值在于保障创新者的收益预期。当司法实践中高额判赔成为常态,企业会清晰认识到,创新成果不仅能通过技术壁垒带来市场优势,其法律保护力度也足以覆盖研发成本并实现超额回报。”柯爱艳说,这将鼓励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形成“高投入—强保护—高回报”的正向循环,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