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万亿赌约”:薪酬方案背后的特斯拉未来
特斯拉董事会主席罗宾·丹霍姆的一封公开信,将马斯克的天价薪酬方案推上风口浪尖。这份价值可能高达1万亿美元的激励计划,被董事会视为“留住马斯克”的关键筹码。但批评者认为,这更像是将特斯拉的未来押注在一个人身上——若方案未获通过,丹霍姆甚至暗示马斯克可能离开公司。这场博弈背后,是特斯拉从电动车公司向AI与机器人巨头转型的野心,也是公司治理与个人影响力的微妙平衡。
薪酬方案的核心:不是钱,而是控制权
马斯克的新薪酬方案像一份“对赌协议”——特斯拉市值需从目前的水平跃升至8.5万亿美元,同时达成交付1200万辆汽车、量产100万台人形机器人等目标,他才能获得全部奖励。但丹霍姆在采访中透露,方案的核心并非金钱,而是投票权:若目标达成,马斯克持股比例将从13%升至29%,从而对特斯拉的AI和机器人业务拥有绝对话语权。
这一设计直指马斯克近年来的焦虑。他在财报会上直言:“如果我无法对机器人军团保持控制,就不会推动其发展。”显然,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技术(FSD)是其未来增长的核心,而马斯克希望确保自己主导这些领域。
反对声浪:董事会独立性遭质疑
机构股东服务公司(ISS)等代理顾问机构呼吁股东投反对票,认为方案“规模过大且缺乏约束”。更尖锐的批评来自“夺回特斯拉”运动,该组织由工会和企业监督机构组成,指责马斯克的政治立场和分散的精力(同时运营SpaceX、xAI等公司)已损害特斯拉品牌。
争议并非空穴来风。今年初,特拉华州法院曾以“董事会缺乏独立性”为由,否决了马斯克2018年的550亿美元薪酬方案。如今的新提案,再次凸显特斯拉董事会与马斯克的紧密关系——例如,董事艾拉·埃伦普里斯被曝是马斯克的密友。
转型关键期:AI与机器人的“豪赌”
特斯拉正试图摆脱“汽车公司”的标签。三季报显示,其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运营范围扩大,人形机器人Optimus计划2026年量产。这些领域依赖AI技术,而马斯克被视为技术路线的灵魂人物。丹霍姆在信中强调:“没有马斯克,特斯拉的长期目标可能不被市场认可。”
但风险同样明显:若薪酬方案通过,特斯拉的股权可能被稀释;若被否决,公司或面临领导层动荡。此外,马斯克的多线作战风格能否持续推动特斯拉创新,仍是未知数。
一场关于未来的投票
11月6日的股东表决,将成为特斯拉的转折点。支持者认为,马斯克的愿景是特斯拉市值的保障;反对者则担忧过度集中的权力可能伤害公司治理。值得玩味的是,散户股东约占特斯拉持股的30%,他们的选择或左右最终结果。
这场“万亿赌约”无关短期利益,而是关于谁将掌控特斯拉的AI未来——是董事会与股东共同制衡,还是马斯克一人主导?答案揭晓前,市场或许只能保持观望,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特斯拉的故事,从来不会缺少戏剧性。
(投资决策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