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资本支出"瘦身计划"
最近特斯拉悄悄调整了未来一年的钱包规划——这家以"烧钱"著称的科技车企,突然将2025年资本支出预期从"超过90亿美元"下调至"约90亿美元"。这个看似细微的调整,就像给狂奔的野马轻轻勒了下缰绳,背后可能藏着不少故事。
从"火力全开"到"精打细算"
要知道,今年4月特斯拉还预计全年资本支出超过100亿美元,6月调整为80亿美元,7月又回调到"超过90亿美元"。这种反复调整的"预算舞步",让人想起准备期末考试的学生:既想多报几个补习班,又担心钱包吃不消。更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原本预期这项支出会达到99.6亿美元,现在的调整显然更保守了。
这种"瘦身"可能源自多重考量:能源业务受关税冲击较大,汽车部门超级计算机等资产计提了减值,还有合同终止和员工遣散费用。就像家庭主妇发现水电费超标后开始关灯省电,特斯拉也在重新评估每笔投资的性价比。
冰火两重天的业务图景
有趣的是,就在资本支出收缩的同时,特斯拉的"未来派"项目却如火如荼。马斯克在财报会上描绘的蓝图令人目眩:300万辆年产能、没有方向盘的Cybercab出租车、年产百万台的Optimus机器人......这些科幻感十足的计划,与眼下收紧的钱袋子形成鲜明对比。
这让人想起马戏团的杂技演员——既要保持高空钢丝上的华丽表演,又要小心计算每一步的落点。储能业务创纪录的毛利(31.42%)和机器人实验室的进展是聚光灯下的高光时刻,而关税压力和监管积分收入下降则是暗处的平衡杆。
战略天平往哪边倾斜?
更耐人寻味的是,特斯拉似乎正在重新分配科技树的技能点。有消息称其Dojo超级计算机项目可能收缩,部分AI人才流向初创公司。这就像游戏玩家发现某个技能升级太耗资源后,转而投资性价比更高的分支。转向依赖英伟达等外部伙伴的方案,或许能让特斯拉更专注于机器人商业化等落地场景。
不过这种调整并非没有风险。就像把训练营从自家后院搬到公共健身房,虽然省下了场地费,却要面对器材排队和他人窥探。特斯拉必须小心权衡自主创新与外部依赖的边界,特别是在AI军备竞赛白热化的当下。
投资者的选择题
站在十字路口的特斯拉给投资者出了道多选题:是看重当下收缩开支的谨慎,还是押注未来科技的爆发?是把这看作"节流"的务实之举,还是"创新乏力"的预警信号?不同的人可能会像面对半杯水——有人看见满的部分是Optimus机器人的潜力,有人盯着空的部分是Dojo项目的退缩。
唯一确定的是,在自动驾驶竞赛和AI狂潮中,没有企业能永远"既要又要"。特斯拉这次的资本支出调整,或许正是科技公司成长阵痛的典型症状——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寻找那个微妙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