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备受市场关注的“国产GPU第一股”摩尔线程正式开启申购。发行价定在114.28元/股,不仅是今年以来最贵的新股,也创下科创板年内最大募资额纪录——募集资金总额约80亿元。作为国内少有的全功能GPU自主研发企业,摩尔线程此次登陆科创板,标志着中国在高端图形处理器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公司成立于2020年,由前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张建中创办,核心团队多有海外芯片巨头工作背景。成立以来,摩尔线程已推出四代GPU架构,产品覆盖AI智算、高性能计算、图形渲染等多个场景,并形成从芯片到服务器、集群的完整解决方案体系。其MTT S80显卡性能接近NVIDIA RTX 3060,基于MTT S5000构建的千卡智算集群效率甚至优于同规模国外产品,显示出一定的技术竞争力。
财务数据方面,摩尔线程营收增长迅猛:2022年仅4608万元,到2024年已达4.38亿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7.02亿元,已超去年全年。尽管尚未盈利(2025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2.71亿元),但亏损幅度持续收窄。公司预计2025全年营收将达12.18亿至14.98亿元,同比增长超177%,有望在2027年实现整体盈利。
这家公司值不值得看好?
说实话,我看到摩尔线程的招股书时,第一反应是震撼,第二反应是谨慎。它的成长速度确实惊人,三年营收翻了近十倍,这背后是AI浪潮和国产替代双轮驱动的结果。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爆发、技术逐步突破,让它站在了风口之上。
但我也不得不提醒,这家公司目前仍是亏损状态,三年累计净亏超过52亿元,年均研发投入超13亿元。这种“烧钱换技术”的模式,在硬科技赛道虽属常态,但也意味着投资者需要极大的耐心和风险承受能力。参考寒武纪多年亏损后才于2025年首次盈利的路径,摩尔线程可能也要走类似长周期。
不过,它比多数初创企业更扎实的一点在于:产品已经落地应用,客户涵盖政务、企业级数据中心乃至消费市场,不是空谈概念。而且实控人张建中有深厚的行业资源,深创投、红杉等顶级机构加持,也让公司的资源整合能力更强。
在我看来,摩尔线程的意义不只是一个IPO,而是国产GPU从“可用”向“好用”迈进的重要信号。短期看估值偏高,动态市盈率为负,破发风险不能忽视;但长期看,若能在先进制程、软件生态上持续突破,完全有可能复制海光信息的成长轨迹。
所以我的判断是:适合高风险偏好、相信国产算力未来的投资者参与申购,但别盲目追涨,更要做好持有几年的心理准备。 毕竟,真正的硬科技,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