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GPU第一股来了!摩尔线程明日申购
11月24日,“国产GPU第一股”摩尔线程(股票代码:688795)正式启动申购,标志着中国在高端图形处理器领域迈出关键一步。此次发行价定为114.28元/股,不仅是2025年A股发行价最高的新股,也创下科创板年内募资总额最高、发行市值最大等多项纪录。公司预计募集资金约80亿元,发行后总市值达537.15亿元,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
摩尔线程自2020年成立以来,聚焦全功能GPU研发,产品覆盖AI智算、高性能计算、图形渲染等多个场景,已推出四代自主架构GPU,并形成从芯片到服务器、集群的完整解决方案体系。其客户涵盖政务、企业级数据中心及消费终端市场,展现出较强的商业化拓展能力。财务数据显示,公司营收快速增长——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608.83万元、1.24亿元、4.38亿元和7.02亿元;但同期净亏损仍较大,分别为-18.94亿元、-17.03亿元、-16.18亿元和-2.71亿元,主要因持续高研发投入所致,仅2024年研发费用就高达13.59亿元。
我看摩尔线程:高光背后的长期主义考验
说实话,看到摩尔线程能以如此高的估值登陆资本市场,我是既振奋又谨慎。作为“中国英伟达”的对标者,它的出现本身就具有象征意义——这说明国家对核心技术自主化的支持力度正在转化为资本市场的实际落地。
我注意到,实控人张建中曾是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核心团队也多来自英伟达背景,这种“顶尖人才+产业经验”的组合,是技术攻坚的重要保障。再加上红杉资本、深创投等顶级机构加持,以及中信证券牵头的豪华承销阵容,都反映出市场对其前景的认可。
但我更关心的是未来。目前公司仍处于“烧钱换技术”的阶段,尽管预计2025年营收将增至12.18亿~14.98亿元,亏损也将收窄,但盈利预期明确指向2027年。这意味着投资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GPU不仅是硬件之争,更是生态之战。英伟达之所以难以撼动,靠的不只是芯片性能,还有CUDA生态的多年积累。摩尔线程能否构建起自己的软件栈和开发者生态,才是决定它能否从“概念股”走向“实力派”的关键。
而且别忘了,它不是孤军奋战。沐曦、壁仞、瀚博等国产GPU企业也在加速推进IPO进程,行业正从“0到1”迈向“1到N”的规模化竞争阶段。此时上市,既是机遇,也是倒逼成长的开始。
总的来说,摩尔线程的上市是中国半导体自主创新路上的一块里程碑。我对它的期待,不在于短期股价涨跌,而在于它能否真正推动国产GPU实现从“可用”到“好用”的跨越。这条路很长,但我愿意给这样的公司一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