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无人驾驶服务“萝卜快跑”近日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在2025年11月的世界大会上,百度宣布其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已经实现了多个重要突破。数据显示,萝卜快跑全球服务次数超过1700万次,位居全球第一。这项服务已经覆盖了22座城市,全无人驾驶里程突破1.4亿公里,每周的全无人订单更是超过25万单。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还引用了ARK的数据预测,认为到2030年,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成本可能降至每英里0.25美元,市场需求将扩大5到7倍。
这些数字不仅展示了百度在无人驾驶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整个行业的商业化落地提供了有力证明。从影响方向来看,这一进展无疑对无人驾驶技术的可行性和规模经济效应起到了正向推动作用。而从影响强度来看,百度凭借这些全球领先的数据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技术壁垒。不过,这一影响的持续时间还需要观察,毕竟2030年的成本目标能否实现仍有待验证。
萝卜快跑的成功对整个产业链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上游供应链方面,百度的技术路线选择直接影响了相关企业的命运。百度采用的是纯视觉方案,而非激光雷达技术,这使得车载摄像头和AI芯片供应商受益,但对激光雷达企业则形成了压制。这一趋势与特斯拉的Cybercab技术路线相似,近期半导体板块的波动也反映了这一点,部分激光雷达企业的股价已经出现明显下跌。与此同时,百度自研的Apollo平台对高精度地图和实时数据更新的需求,也为高精度定位服务商带来了新的机会。
在下游应用场景中,萝卜快跑的崛起正在改变共享出行市场的格局。无人驾驶服务对传统网约车形成了直接替代,订单转化率逐步提升。这一变化在资本市场也有所体现,新能源车ETF近期的大涨反映了市场对出行电动化和智能化的乐观预期。此外,无人驾驶的普及还推动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尤其是路侧设备和车联网通信模块的升级,为相关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无人驾驶技术的进步也对替代品和互补品产生了显著影响。在替代品方面,百度的全无人方案对传统车企的渐进式辅助驾驶技术形成了挤压,尤其是在低频次、高价格的场景中,比如机场接送服务。而在互补品方面,无人车队的规模化运营离不开配套的能源网络支持,充电和换电设施的需求随之增加,这进一步推动了与储能企业的合作。近期固态电池技术的进展和换电站的扩张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从投资视角来看,萝卜快跑的成功明确了一些受益方和受损方。在上游领域,视觉传感器厂商和AI算力芯片供应商将从中获益;在下游领域,车联网服务商和智慧城市集成商也将迎来新的机会;而在互补品领域,储能和换电企业以及可再生能源运营商同样会受益。不过,激光雷达供应商和传统网约车平台则可能面临挑战,前者因技术路线选择而受到压制,后者则因订单分流而承受压力。
当然,无人驾驶技术的商业化仍面临一些不确定性。政策风险是一个重要因素,全无人驾驶法规的落地速度可能低于预期。此外,视觉方案在极端天气下的可靠性尚未完全验证,这也是技术层面需要克服的挑战。未来需要密切关注几个关键指标,包括萝卜快跑的单月订单环比增速、百度自动驾驶业务的毛利率变化,以及中国L4级路测牌照的发放数量,这些都将为行业发展趋势提供重要信号。
总体来看,百度萝卜快跑的突破不仅标志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也为整个产业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商业化进程的加速,无人驾驶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深刻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