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影石创新正式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市值即突破700亿元;仅仅两个月后,其市值跃升至1000亿元,成为广东第28家A股千亿市值企业。从2015年成立到跻身“千亿俱乐部”,影石创新仅用十年时间,刷新了中国消费电子企业的成长速度。这家以全景相机起家的科技公司,如今已推出拇指相机、全景无人机等多款创新产品,几乎每年实现技术迭代升级,背后依托的是广东成熟的产业生态与高效的供应链网络。
位于深圳前海的影石创新,受益于深中通道贯通带来的“一小时产业圈”——研发总部与珠江西岸制造基地实现快速联动,使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周期大幅缩短。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超10亿元,占营收比重持续高位,支撑其在全景图像拼接、AI防抖、计算摄影等核心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同期,公司实现营收66.11亿元,同比增长67.18%,其中海外收入占比高达71.35%,显著受益于人民币汇率变动带来的出口优势。
在资本层面,影石创新也展现出强劲吸引力。截至9月30日,股东户数增至2.31万,多家公募基金如博时、富国、招商旗下产品新进流通股东名单,显示出机构对其长期价值的认可。尽管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95%,主要因成本上升和市场投入加大所致,但公司在消费级智能影像设备领域占据86.06%的主营业务收入,基本盘稳固。
我看影石:不只是相机公司,更是AI+出海的新范本
说实话,当我第一次看到影石创新的股价站上256元时,我意识到这已经不是一家简单的硬件公司了。它身上叠加了太多当下最热门的标签:科创板次新股、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人民币贬值受益……但它真正的护城河,我认为从来都不是某个单一技术,而是“快速迭代+全球响应”的能力。
我特别注意到一个细节:它的主力资金近期虽有波动,但机构持仓结构正在优化,说明专业投资者更愿意用长周期看待它的价值。广东能孕育出这样的企业,并非偶然。这里有江波龙这样的上游芯片企业打破国外垄断,也有“机器人谷”这类产业集群提供协同支持,再加上深圳最新发布的并购重组行动方案,目标直指再培育20家千亿级企业——政策、资本、技术、产业链四者形成正向循环。
在我看来,影石创新的意义,不在于它卖了多少台相机,而在于它证明了中国品牌可以在高附加值的智能影像赛道上,靠自主研发和全球化运营走出一条新路。只要研发投入不松劲,海外市场持续渗透,我对它的未来依然保持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