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冠宇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刚刚落幕,管理层与投资者的这场对话透露出不少值得玩味的信号。在消费电子需求企稳回升的背景下,公司交出了一份营收同比增长33.22%、净利润增长62.49%的亮眼成绩单,但细看财务数据,却暗藏玄机。
毛利率同比下降6.9%至24.05%,与净利率同比大增62.86%形成鲜明对比。董事会秘书刘宗坤的解释是原材料价格上升和出口退税率下降拖累了毛利率,而净利率提升主要得益于费用管控,三费占比下降了16.05%。这种"增收不增利"的局面能否持续,需要打上一个问号。成本压力是行业共性,但精细化运营带来的效益提升是否具有持续性,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
更值得关注的是应收账款同比激增42.26%,应收账款与利润比例高达1009.78%。面对投资者的质疑,董事长徐延铭将其归因于业务扩展,表示会持续优化信用政策。独立董事赵焱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但这种解释难以完全打消市场疑虑。在锂电行业竞争加剧的当下,过高的应收账款可能意味着公司在客户谈判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或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放宽了信用条件。
在业务布局上,公司表现出明显的战略转向。徐延铭明确表示,未来将在巩固消费电子基本盘的同时,聚焦汽车低压锂电池和无人机电池业务,审慎把握汽车高压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机会。这种"由轻到重"的转型并不容易。目前动力电池业务仍处亏损阶段,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但回报尚未显现。独立董事赵焱强调了两大业务的协同效应,但具体如何实现资源平衡,管理层并未给出清晰的时间表。
智能穿戴设备领域被多次问及,刘宗坤提到公司正在对接多家头部企业,但未透露具体进展和订单情况。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在科技行业并不罕见,关键要看后续能否真正落地。
从资金面看,公司短期借款同比激增106.16%,存货增加44.32%,现金流状况引发关注。虽然赵焱强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17.36亿元,债务风险可控,但财务杠杆的明显提升仍值得警惕。
在资本市场,珠海冠宇近期股价表现疲软,11月21日下跌4.13%。融资客态度反复,11月20日净买入1065万元后,21日转为净偿还4242万元,显示资金分歧加大。作为科创板锂电概念股,公司既要面对行业技术路线的快速迭代,又要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投入,这条转型之路注定不会平坦。
眼下,市场最关心的是公司能否在维持消费电子基本盘稳定的同时,成功打开第二增长曲线。从业绩说明会透露的信息看,管理层对前景持乐观态度,但具体执行效果如何,还需要更多时间来验证。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