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冠宇刚刚开完一场备受关注的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资本市场迅速有了反应——股价当天收跌4.13%,报21.58元,成交额达4.78亿元。这场线上交流会上,管理层直面投资者犀利提问,从高增长背后的驱动力,到应收账款激增、存货攀升、动力电池亏损等敏感问题,一一回应。数据亮眼的同时,隐忧也浮出水面。
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已达3.87亿元,已接近证券研究机构全年6.13亿元预测值的六成以上。Q3单季营收同比增长33.22%,净利润更是猛增62.49%,管理层将其归因于客户份额提升与精细化运营带来的成本控制。毛利率虽同比下降至24.05%(主因原材料涨价和出口退税率下调),但净利率却逆势升至3.01%,核心在于三费占比下降了16.05%,费用管控成效显著。这说明公司在扩张的同时,并没有“烧钱换市场”,而是更注重经营质量。
不过我也注意到几个值得警惕的信号。首先是应收账款同比大增42.26%,应收账款/利润比高达1009.78%,远超行业常态。尽管管理层解释为业务扩展所致,并强调信用政策优化中,但如此高的比例仍暗示对大客户的依赖风险。其次是存货同比增加44.32%,虽然说是应对客户需求上升,但在全球供应链波动背景下,库存跌价压力不容忽视。好在财务负责人明确表示目前无重大滞销,风险可控。
另一个焦点是战略方向。消费电子仍是基本盘,尤其在智能穿戴领域正积极对接头部企业,产品具备轻薄、高能量密度优势,契合苹果、Meta这类客户的需求。但未来增长引擎显然在新能源赛道。公司明确聚焦汽车低压锂电池和无人机电池,对高压动力电池和储能保持“审慎把握”。研发投入持续加码(Q3增幅23.2%),独立董事也确认研发监管机制完善,协同效应明显。而“2026年有望进一步减亏”的提法,透露出动力电池业务正处于爬坡关键期。
最让我欣慰的是现金流表现: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17.36亿元,货币资金虽仅覆盖流动负债51.18%,但债务结构合理,授信充足,短期风险可控。比起一些靠融资输血的企业,珠海冠宇的自我造血能力依然扎实。
在我看来,这家公司正在走一条“稳消费、搏动力”的平衡之路。它没有盲目押注热门赛道,而是在发挥消费电池技术协同优势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多元化布局。只要应收账款和库存管理不出现恶化,研发转化效率持续提升,我对它的中长期前景仍持乐观态度。毕竟,在国产替代与高端制造升级的大趋势下,能沉下心做技术的企业,终会被时间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