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今年6月科创板“1+6”改革后首批从存量未盈利企业中平移进入“科创成长层”的企业,寒武纪平移后仅4个月,便依托科创板特色的“轻资产、高研发”再融资机制,获得用于硬件开发与软件生态建设的39.85亿元定增资金,提升公司在智能芯片产业领域的长期竞争力。
同一时期,摩尔线程科创板IPO从受理到过会仅用时88天——若顺利拿到注册批文,作为未盈利企业的它将成为首批“原生登陆”科创成长层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之一,为平台注入全新血液。据悉,科创成长层的设立初心便是为所有“高研发、暂未盈利”的“硬科技”主体,搭建一座连接“技术攻坚”与“资本活水”的桥梁。对于“研发投入大、盈利周期长”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而言,正是一场“及时雨”。
定位焕新信心提振
从发展现状看,科创成长层以承前启后之势,为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未来发展“铺路架桥”,提振了市场各方继续深耕硬科技的信心。
对于寒武纪这类存量企业而言,平移体现的不是“标签变更”,而是“政策适配”。作为国内最早布局AI专用芯片的企业,寒武纪此前因持续研发投入常年未盈利,上市后较长一段时间处在爬坡迈坎阶段。科创板对“未盈利但核心技术领先”企业的包容度,让寒武纪上市后5年内得以完成两笔再融资,连同IPO募资合计超82亿元,解决了企业发展的燃眉之急。现如今,寒武纪的产品持续在运营商、金融、互联网等多个重点行业规模化部署,并通过了客户严苛环境的验证,带动业绩实现连续4个季度盈利。
从增量端看,在科创成长层更具包容性的政策和代表性案例示范效应吸引下,“新鲜血液”正加速集聚。截至目前,科创成长层共平移纳入32家企业;科创板“1+6”政策推出后,新增申报18家,其中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等公司正在发行、即将上市并直接进入成长层,GPU独角兽摩尔线程、沐曦股份相继过会,CPU厂商兆芯集成等未盈利企业进入科创板IPO审核通道,多家企业已提交辅导验收,科创成长层的集聚效应不断放大。
技术突破赛道扩围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科创成长层企业汇聚了一批国产化发展的“尖子生”,以全链条突破态势,助力我国信息产业实现自主可控,促进千行百业向新发展。
循着产业链自上而下,科创成长层企业正在逐步点亮“芯”质生产力。在半导体制造领域,芯联集成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车规级IGBT生产基地之一,产品已渗透国内90%以上的新能源车企;在AI算力领域,寒武纪持续深化与科技前沿领域头部企业的技术合作,深度融入国产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在通信赛道,翱捷科技长期深耕手机基带与物联网领域,近期5G智能手机芯片的成功流片充分证明了技术实力;信科移动稳固全球5G-A、6G标准话语权,开展了超维度天线等17项6G关键技术研究;
在算法应用领域,星环科技连续5年蝉联中国大数据平台专业厂商市场份额第一,核心产品在金融、能源、政务等多个关键行业成功落地应用;云天励飞自研DeepEdge 10芯片为深空探测实验室的自主可控星载计算提供核心支撑,为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在科创成长层推出前,12家上市时未盈利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企业已通过业绩扭亏充分证明核心技术价值与资本市场的助力成效,打造了科创成长层企业的出层范例。板块第一家实现上市后“摘U”的企业便是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上市后五年间公司月产能实现翻番,全年营收达成500亿元里程碑,在纯晶圆代工领域稳居全球第二的地位。
面向前沿布局未来
当前,多家科创成长层企业在资本市场“成长土壤”的悉心培育下,敢于投入长期研发,在未来赛道上抢占先机,把握业绩新增长点。
例如,具身智能赛道,埃夫特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份额稳居国产机器人企业前三。基于长期技术积累,公司积极打造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底座,公司开发的新一代自主一体化伺服驱动器是实现机器人运动能力的核心部件,目前已进入小批量阶段;奥比中光则聚焦打造机器人的“眼睛”,其3D视觉产品方案与优必选、天工机器人等人形机器人客户达成合作。
奥比中光董事长、总经理黄源浩介绍道:“回顾公司的发展历程,自2022年7月以未盈利状态成功登陆科创板,到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扭亏为盈的关键跨越,如今公司的经营业绩持续向好,营收利润稳步增长。公司的每一步成长都深深植根于资本市场日益包容的融资环境,也得益于各项改革举措的扎实落地。”
制度向新生态致远
提升包容性和吸引力,培育与硬科技企业发展相适配的“资本生态”,是科创成长层持续发挥作用的关键。与科创成长层设立同日宣布推出的多项改革举措,对于科创板如何持续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发展做出了回应。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扩围,为优质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丰富科创板上市标准体系,更好地对接企业快速发展需求,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实现。
同时,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企业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进一步提升对企业“含科量”的精准识别能力,挖掘市场形成共识的“硬科技”企业。
同时,面向优质科技型企业试点的预先审阅机制,对信息产业领域拟上市的核心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背景下,该制度有助于优质半导体、人工智能企业保护商业秘密,避免因过早披露业务技术信息、上市计划,对其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