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贝特的成功上市,离不开科创板制度创新的持续赋能。在 “科八条”“1+6” 政策体系深化落地的背景下,科创板正通过更包容的上市标准、更高效的融资机制,为处于研发攻坚期的创新药企打通“资本输血”通道,加速医药创新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助力“中国新”向“全球新”跨越。
根据科创板规则,第五套上市标准不设净利润、营收等业绩指标,核心考核“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 + 阶段性研发成果”,尤其适配医药行业“研发周期长、投入高、风险大”的特性:医药企业只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即可符合申报条件。这一制度设计精准匹配了创新药企的发展规律 —— 在药物研发进入关键临床阶段、亟需资金支撑临床试验与产业化落地时,资本市场能够提前介入,避免企业因“盈利门槛”错失发展窗口期。
必贝特的案例正是这一政策红利的生动体现。作为一家专注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领域的创新药企,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来长期深耕原研药研发,核心产品BEBT-908虽于2025年6月获批上市(全球首个HDAC/PI3Kα双靶点抑制剂),但此前长期处于研发投入期,尚未实现盈利。若按传统上市标准,企业需等待盈利后才能对接资本;而借助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必贝特得以在核心产品进入商业化初期、后续管线(如BEBT-209、BEBT-109等)推进关键临床阶段时启动IPO,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进一步加码研发,形成“研发-融资-再研发”的良性循环。
能够搭上科创板政策快车,本质上源于必贝特自身的“硬科技”实力。作为一家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创新药企,公司由“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专家钱长庚教授领衔,通过内部培养与外部引才并举,搭建了覆盖“靶点研究-化合物设计-临床开发-注册上市”全链条的自主研发体系,并形成三大核心技术平台,为全球首创药物(First-in-Class)研发奠定基础。
截至目前,必贝特的研发管线已形成“上市产品+临床后期管线+早期储备”的梯队布局:1款产品(BEBT-908)已上市,2款产品进入III期临床,5款产品处于I期临床,同时还在推进口服小分子GLP-1R完全激动剂、GPR75通路抑制剂及小核酸药等临床前候选化合物研发。这种多层次的管线布局,既保障了短期商业化收益,也为长期创新竞争力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