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张问之)5月8日,“青城论道低碳能源共生发展”大会在四川成都开幕。
本次大会由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四川数智化绿色化发展促进中心主办,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自科技”)、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承办。来自政府机构、科研院所、新型能源企业等300余位代表围绕新型能源体系构建路径、储能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对话。
四川是全国清洁能源大省,水电装机总量达到1亿千瓦。作为西电东送的起点和供给来源,四川每年向沿海地区输送600亿度优质电力。
“‘青城论道’以储能产业为切入口,在‘风光储氢充’领域搭建新平台,推动低碳新能源再上新赛道。”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会长、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政府原秘书长唐利民在致辞中表示,期待通过交流,为投资者找到新目标,为科技成果找到新应用,为储能产业找到使用场景,为县域经济载体找到新动能,为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天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党委书记凌国维表示,储能技术作为新兴产业,既是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支撑,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力量。平台现已汇聚以四名院士领衔、20余名国家级领军人才和40余名国家级青年人才为核心的跨学科师资团队,全面覆盖电化学储能、氢能、储能系统应用以及智库咨询等储能技术全链条,构建起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创新体系。
四川省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经济合作处处长田京晏称,新能源行业当前处于困苦的时候,应停下来思考,共谋出路、修炼内功是应对变化最重要的策略。他表示,提供更便宜的能源解决方案是新能源行业发展最重要的要素。
中自科技副董事长李云在致辞中表示,中自科技秉承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发展理念,在储能与“储能+”多能互补等新领域,以核心技术为依托,以提高系统性能、降低成本、提升安全性为目标,持续开展储能及储能+产品的技术创新,打造“中自科技储能、储能+”品牌,除了为海内外的客户提供家用储能、工商业储能、独立储能产品外,还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储能、储能+整体解决方案和安全可靠的运维服务,为工厂、园区提供绿色低碳解决方案,为高耗能企业降本增效,为社会减污降碳。
四川省清洁能源产业联盟秘书长杨扬表示,为鼓励用户侧新型储能项目的落地建设,四川出台很多优惠政策。预计2025年年底装机将会达到2GW的规模。未来四川省储能、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车网互动等新型经营主体将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储能成本的配套机制也将进一步完善。
此外,在本次大会签约环节,能源企业与顶尖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也实现了重要突破。为深化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天津大学战略合作协议,中自科技与天津大学、中国工程院王成山院士团队正式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就智能电网及虚拟电厂领域核心技术转化达成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