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唐股份召开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这场原本属于常规信息披露的线上交流,却在投资者密集提问中透露出不少关键信号。管理层就产品进展、现金流波动、全球化布局以及并购计划等敏感话题一一回应,信息量不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干法刻蚀设备领域的新产品已落地,且明确表达了通过“内生+外延”双轮驱动实现扩张的战略意图。
从现场问答来看,投资者最关心的不仅是财务表现,更是技术突破和长期竞争力。陆郝安作为董事、总裁兼CEO,在回应关于干法刻蚀设备的问题时提到,公司基于独特的等离子体源技术进行差异化研发,并已在2025年半年报中披露了Rena-E和Escala两款新产品。前者主攻钝化层刻蚀,后者聚焦表面处理与材料改性——这两个方向虽非主流逻辑器件的核心刻蚀环节,但在先进封装、功率器件等领域具备应用潜力。这说明屹唐并未选择与中微半导体等头部企业正面竞争,而是走了一条细分突围的技术路线。
与此同时,董事长张文冬也坦承,2025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为-5.20亿元,同比下降214.09%,主要因提前储备关键存货所致。这个数据值得警惕。尽管公司解释为“为可持续增长做准备”,但负向现金流持续扩大,仍可能对后续运营造成压力。不过他也强调,新客户拓展顺利,回款情况良好,意味着市场端的开拓正在见效。
我比较关注的一点是,面对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平台型企业的挤压,屹唐的选择不是盲目扩张,而是坚持三类产品线(去胶、热处理、刻蚀)的专业深耕,同时不排除通过并购丰富产品组合。这种策略在我看来更务实。毕竟在全球半导体设备TOP10中,多数都是垂直领域的冠军,而非大而全的通吃者。如果未来能通过并购补强某一环节,比如前道薄膜沉积或检测设备,反而可能走出独特路径。
另外,公司提及将继续推进供应链本土化与多元化并行,以应对全球贸易不确定性。考虑到其在美国、德国设有研发制造基地,这一表态显示出平衡合规与效率的谨慎态度。当前国际环境下,任何涉及跨境技术流动的企业都必须更加灵活地配置资源。
至于股价表现,最新报收26.60元,下跌4.08%,成交额达2.70亿元,反映出市场情绪偏谨慎。或许投资者仍在等待三季度出货数据的验证,尤其是刻蚀设备能否真正导入主流产线并形成规模订单。现在说全面反转还为时过早,但我认为,只要研发投入不减、新产品持续迭代,屹唐在国产替代的长周期里,依然有值得期待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