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的"胡萝卜"与"大棒"
格科微最近发布公告,宣布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进入第二个归属期。这就像给员工发了一篮子"胡萝卜",但要吃到这些胡萝卜可不容易——公司设置了层层关卡,从任职年限到业绩指标,缺一不可。
激励背后的业绩密码
这次股权激励最引人注目的,是公司对1300万像素及以上产品线收入的严苛考核。2023年的目标只有区区0.5亿元,而到了2026年,这个数字要飙升至20亿元。这种阶梯式增长目标,像极了游戏里的升级打怪,只不过奖励不是虚拟装备,而是真金白银的股票。
有趣的是,格科微2023年1300万像素及以上产品实际收入达到3.42亿元,远超0.5亿元的考核目标。这或许解释了为何公司近期股价表现亮眼——市场看到了其产品升级战略初见成效。
有人欢喜有人愁
但硬币总有另一面。公告显示,有9名激励对象因离职而失去了获授资格,3人因未达考核标准被取消部分权益。这就像一场马拉松,起跑时人声鼎沸,跑到中途已有人陆续掉队。股权激励的"大棒"效应在此显现——达不到目标的激励对象,看着到手的股票化为泡影。
从Fabless到Fablite的转型阵痛
回望格科微的发展路径,其正经历着从Fabless(无晶圆厂)向Fablite(轻晶圆厂)模式的转型。这就像一个小摊主突然要自建厨房,虽然长远看能掌握核心工艺,但短期内的设备折旧压力不容小觑。2024年上半年,公司计提的机器设备折旧高达4.05亿元,直接拖累了净利润表现。
高像素赛道的突围战
在CIS(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高像素产品是兵家必争之地。格科微凭借单芯片集成技术,避开了索尼、三星的堆栈式专利壁垒,像一条鲶鱼搅动了原本固化的市场格局。随着其3200万、5000万像素产品陆续量产,公司正从低端红海向高端蓝海迈进。
风险与机遇并存
投资者需要留意的是,消费电子市场复苏仍存变数,而格科微的临港工厂折旧压力将持续数年。但另一方面,公司在汽车CIS等新兴领域的布局也值得期待。股权激励这把"双刃剑",既可能绑定核心团队冲刺业绩,也可能因行权条件过于宽松而沦为福利。
市场的眼睛是雪亮的,格科微能否兑现其高增长的承诺,或许从下次股权激励的归属条件中可见端倪。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关注公司高像素产品的市场反馈,远比猜测短期股价波动更有意义。毕竟,在半导体这个长跑赛道上,技术突破才是真正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