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科微刚刚开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这场原本常规的财报沟通会,却因为一组矛盾的数据引发市场关注:营收同比增长超三成,净利润却暴跌超六成。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这家国内CMOS图像传感器的头部企业,究竟是在蓄力转型,还是正面临增长阵痛?
在说明会上,董事长赵立新披露,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6.36亿元,同比增长30.33%,但归母净利润仅为2976万元,同比下滑61.59%。更值得注意的是,扣非净利润直接亏损1495万元,同比降幅高达132.51%。从财务数据看,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极为明显。
不过,细看业务进展,格科微的技术投入和产品升级步伐并未放缓。公司推出了基于GalaxyCell 2.0工艺的第二代0.7μm 5000万像素图像传感器,搭载自研DAG HDR技术和常开低功耗(AON)功能,在暗光拍摄、自动对焦和能效控制上均有提升。高像素产品线已覆盖0.61μm到1.0μm多个规格,3200万及以上像素产品出货量突破4000万颗,高像素收入占比接近手机CIS业务的一半——这说明其技术路线正在被主流客户接受。
在显示驱动芯片方面,格科微也取得关键突破:首颗AMOLED驱动芯片已在智能手表客户中成功交付,标志着公司正式打入快速增长的OLED市场。子公司格科半导体基本处于满产状态,产能正向更高价值的高像素产品切换,单位价值量持续提升,为未来盈利修复打下基础。
而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首款3.0μm 130万像素车载前装芯片已在客户端调试,主要用于360环视和倒车影像;另一款300万像素产品也在研发中,支持自研A-COM封装,瞄准环视、周视及自动泊车等应用场景。虽然目前车载业务尚未贡献显著收入,但布局清晰,方向明确。
看到这里,我开始理解那份“增收不增利”的财报。在我看来,格科微当前正处于战略投入期——高研发投入、产能爬坡、新产品导入,这些都会短期压制利润,但长期来看,都是在构建更深的竞争壁垒。尤其是切入OLED驱动芯片和车载CIS这两个高门槛赛道,意味着公司不再只是中低端手机传感器的供应商,而是在向高端化、多元化演进。
当然,挑战也不小。海外市场收入占比未明,独立董事仅以“请查阅定期报告”回应,显示出国际化布局可能仍处早期。而面对索尼、三星在CIS领域的强势地位,以及国内韦尔股份等对手的竞争,格科微需要更快兑现技术优势为盈利能力。
总的来说,我不认为这份业绩是利空,反而更像是黎明前的深蹲。如果接下来几个季度能看到亏损收窄、OLED和车载产品放量,那格科微的估值逻辑或将迎来重估。眼下市场给的股价反应平淡(今日股价持平,成交额1.37亿),或许正是耐心投资者的关注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