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恒坤新材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该股开盘报58.00元/股,截至收盘报61.55元/股,涨幅310.61%,成交额22.70亿元,振幅96.73%,换手率81.36%,公司总市值276.56亿元。以发行价14.99元/股计算,股民中一签(500股)最高可赚2.5万元。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本次上市,恒坤新材战略投资者主要为:中信建投投资、共赢58号员工资管计划、共赢62号员工资管计划、恒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八亿时空液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金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长存鸿图股权投资(武汉)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豪威集成电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共认购2亿元,均限购12个月。
恒坤新材主要从事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应用于先进NAND、DRAM存储芯片与90nm技术节点及以下逻辑芯片生产制造的光刻、薄膜沉积等工艺环节。
恒坤新材是境内少数具备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关键材料研发和量产能力的创新企业之一,客户涵盖了多家中国境内领先的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厂,已实现境外同类产品替代,打破12英寸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国外垄断。
经过多年发展,恒坤新材已成为境内少数具备光刻材料与前驱体材料量产能力企业之一,SOC、BARC、KrF光刻胶、i-Line光刻胶以及TEOS均已实现量产供货,成功填补多项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2022年至2024年公司自产产品实现较快增长、相关收入的复合增长率达66.89%。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市场研究统计,公司SOC与BARC销售规模在境内市场领先、2023年均位居国产厂商第一。
在光刻材料领域,公司已有多款自产产品量产供货,包括SOC、BARC、KrF光刻胶、i-Line光刻胶等,ArF光刻胶、SiARC、TopCoating等已进入客户验证流程,ArF浸没式光刻胶已通过验证并小规模销售。
业绩方面,公司2022—2024年,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22亿元、3.68亿元、5.48亿元,同比增长为127.93%、14.28%、49.01%;实现归母净利润1.01亿元、0.90亿元、0.97亿元,同比增长234.91%、-10.95%、7.87%,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招股书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恒坤新材预计营业收入4.4亿元至5亿元,同比增长12.48%-27.82%,归母净利润预计为6200万元至6800万元,同比减少11.48%-2.92%,主要是受部分引进产品合作终止的影响,引进业务毛利有所下降。

回顾公司上市过程,共经历两轮问询。在第二轮问询回复显示,报告期内,恒坤新材向客户A1销售的光刻材料(该产品引进自韩国SKMP)是重要利润来源,这部分业务分别贡献1.38亿元、1.16亿元、1.42亿元销售毛利,占引进产品销售毛利的比例分别为72.63%、69.28%、73.85%。
但在2025年年初,这一核心利润来源断供,恒坤新材不再向客户A1销售引进SKMP的光刻材料,转而由韩国SKMP直接向客户A1销售相关光刻材料,绕开了恒坤新材这一中间环节。
在第二轮问询的回复内容中,恒坤新材表示,由于公司与SKMP的合作宣告终止,2025年上半年期间,公司向客户A1销售引进光刻材料所获得的收入、产生的毛利,以及当前持有的在手订单金额均出现了显著下滑,这在短期内给公司的经营业绩带来了负面冲击。
恒坤新材也在其招股书中作出提示,如果未来公司与其他重要的引进产品供应商之间的合作终止,或者双方合作的交易条件出现重大不利变动,将会使得公司引进产品的销售收入与毛利进一步减少,进而对公司整体的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恒坤新材本次IPO计划发行6740万股新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达到10.1亿元。该笔募集资金将被投向两个特定项目,其中,集成电路前驱体二期项目的投资总额为5.19亿元,集成电路用先进材料项目的投资总额则为9.09亿元。
对于募集资金的用途,恒坤新材相关负责人在路演过程中表示,此次募集的资金将围绕主营业务进行投入。随着募投项目的顺利实施,不仅推动公司创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与实际应用进程,优化公司的产品结构,助力公司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