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国际车展进行中,当部分主流车企因销量低迷、战略调整等原因“缺席”时,切入车载赛道的科技公司们成为车展上的“新面孔”,投影龙头极米科技便是其中之一。
在此次车展开幕之前,极米科技刚刚披露了2024年业绩。相比2024年前三个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146.81%,第四季度实现环比扭亏,净利润同比增长375%至1.62亿元。
业绩反弹背后,投影仪市场“内卷”加剧,极米科技试图通过切入车载市场,创造第二增长曲线。2024年1月初,极米科技董事长钟波在内部发布全员信,对于公司未来3-5年发展提出了三点:加强技术创新、家用投影出海、投入车载显示业务。十个月后,极米科技首次主动披露,收到北汽新能源的开发定点通知。
宣布正式进入车载光学市场的这一年,极米科技获得了6个定点项目,而截至2025年3月,这一数字已升至8个,定点项目涵盖智能座舱、智能大灯零部件产品,客户包括国内外知名汽车产业链企业。
实现“从0到1”之后,极米科技首次亮相车展,从车内和车外两大领域,展示全系列车载光影解决方案。
车内解决方案中,一机多投座舱投影、天幕投影和侧窗投影三大产品悉数登场。其中,一机多投座舱投影解决方案由极米科技专利设计,可以向前投射,打造车内大屏娱乐体验,且支持灵活的多档悬停功能;也可以在车尾箱升起时,以背投方式将画面投射到车尾幕布。另外,天幕投影实现了玻璃天幕与投影视觉的融合;侧窗投影可以通过触控车窗实现影音娱乐与全车投影矩阵的联动控制。

一机多投座舱投影前投模式和侧窗投影
车外解决方案包括DLP智慧大灯、像素灯模组和动态地面投影DGP三大产品。其中,DLP双模大灯投影采用白光与彩光双模设计,解决了传统DLP大灯的混色失效问题。行驶时,白光模块提供辅助照明;驻车时,彩光模块则带来130万像素观影体验,并通过光学变焦与自动调焦功能,满足5-10米范围内100英寸的观影需求。面对复杂驾驶环境,可根据路况为用户提供驻车提示、泊车提示,提供更舒适的驾驶体验。

DLP智慧大灯彩光模式
在此次车展的媒体日期间,极米科技副总裁、车载事业部负责人田峰现场接受了《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谈论车载团队搭建、车载业务“从0到1”、定点项目量产与交付进展,车载与家用赛道的竞争差异,以及车载业务的前景。在采访中,田峰向记者透露,钟波本人对车载业务非常关心且要求很高,“一旦出现竞争,如果发现我们(进展)有些迟缓,他就会非常关心”。
车载团队300多人,不挪用家用资源
极米科技组建车载事业部门的时间点是在2024年初,但切入车载赛道要更早一些。2021年,小鹏汽车推出第三款量产车型小鹏P5,这款车型可以选装极米智能投影,当时采用了后装模式。
田峰称:“在那个时间点,大家对车内光影的体验感官不够强烈,接下来几年我们开始进行市场调研。”直到两年多之后,时机逐渐成熟,伴随着钟波的内部信,极米车载业务正式浮出水面。
极米确定进入新赛道的一个背景是,2023年中国的汽车总产值已经达到了11万亿人民币,占全国GDP的比重接近10%,首次超过房地产。
从家庭空间进入汽车空间,极米“家用”“车载”两条产品线各自发展。田峰称:“在车载领域,从前端销售、产品、应用、研发到后端质量、供应链和工厂,全链路闭环。我们没有去share家用资源,这也代表了我们的决心,极米要不然就不做,要做我们希望能做到最好。”
在去年10月首次披露获得车企定点项目之前,极米车载业务几乎没有在公众层面进行主动曝光。“投入车载业务,还有影响主机厂商的决定,是一个很漫长的阶段。”据田峰介绍,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把样机做出来给主机厂看,其次要证明极米的实力与主机厂要求相匹配,“比如一个很简单的点:生产能力。我们的产线设计和家用业务是完全分开的,这是一个全新投入。我们在宜宾有六栋楼,专门把第四栋楼用来做车载产线的投入。做车载产线,从决定、到架设好、到自动化的投入,也需要花很多时间。”
极米科技旗下全资子公司宜宾极米在宜宾设有占地280亩的生产制造基地。田峰称:“很多人有设计,但是在外面outsourcing(外包),拼凑出来。我们可以自己制作镜片、模具、成型和镀膜,完成镜片、镜头、光机和整机,其实主机厂非常重视这种能力。如果可以尽量做到闭环,对质量和成本控制会有一定优势。”
在前期“播种”阶段,前期投入资金来源于集团内部,也就是说,整个车载业务在极米上市公司体系内。随着定点项目增加到8个,极米从今年3月开始进入交付阶段,预计今年上半年会产生车载业务的营收,在后续财报中,家用和车载业务将分开披露。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车载业务团队规模很快超过300人,对于是否会扩充团队,田峰表示根据后续合作机会而定,“如果有更多的机会,并且现有资源不够,我们就会再扩充。如果可以cover、可以match,我可能会用现在的这批人去完成。我觉得还是看商业机会,目前公司对这方面有非常强压性的投入。去年我们刚开始时,从30个人快速从60个人、到200个人、300多人,这个速度还是蛮快的。”
车载投影市场刚起步,与显示屏不正面冲突
极米科技进入车载赛道的另一个背景是,家用投影市场“内卷”加剧,价格战之下,企业亏损逐渐成为常态。
第三方机构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投影机市场出货量达到2016.7万台,同比增长7.5%;销售额为92.7亿美元,同比下降6.2%。中国大陆作为全球最大的投影机市场,过去一年的出货量为689.3万台,同比下降3.1%。
因此,极米科技一边加速家用投影出海,向新兴区域市场发展;一边进入新领域,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不过,终端的汽车厂商们同样身陷价格战泥淖,处于强势地位的整车厂商向上游压价不是行业秘密。而聚焦车载投影,在田峰看来,市场刚刚开始,比拼产品力是目前的主旋律,还未到谈论价格战的时候。
极米科技今年量产的产品是第二代,相比第一代在分辨率、亮度、产品设计等方面均有提升,目前公司在关注第三代产品,除了侧窗、天窗投影,前投、后投之外,还在探索更多应用场景。
“很多合作伙伴告诉我们,希望配合是良性的。他们也需要考虑供应商的安全。如果他的合作伙伴都是亏钱去做,他也认为这不是长期的游戏。”田峰称,“我认为大家仍在考虑如何提升价值,这是一个正向发展的渠道,而不是你要10元,我要8元。”
在汽车智能化浪潮下,车载显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系统设置和控制、导航和地图功能、车辆信息显示、娱乐系统等功能都依赖车载显示屏的功能,众多上游显示面板企业激战车载显示,继大屏化、多屏化、高清化之后,行业逐渐呈现出产品形态越来越丰富、解决方案越来越多元化的趋势。
在传统的家庭空间,家用投影仪早就经历过与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屏幕争夺注意力的竞争,曾经红极一时,但近年来景气度出现下滑。进入汽车这一“第三空间”,在车内投影领域,是否会出现类似的境遇?
田峰认为,投影有屏幕无法替代的优点,“首先尺寸较大,我们能投32寸屏,如果32寸搞一个屏幕,收到哪里;第二,不需要幕布的时候可以收起来,完全不可见的;第三投影可以在任何介质上,可以投放在织物、平板、幕布和玻璃上。屏幕有自身的好处,例如车轴距不大,如果安装32寸投影就会感到压抑。所以我们目前应用的车辆主要是轴距较大、定位中高端的车辆。”
在他看来,屏幕本身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而屏幕和投影并不完全冲突,而是应用场景和消费人群不同,“可以选配,让消费者去决定,这个产品有市场自由选择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