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梦数据刚刚抛出了一份重磅激励计划——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正式出炉。这次计划拟授予339.40万股限制性股票,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2.997%,其中首次授予就给了603名核心骨干人员共计305.50万股,占比高达90.012%。而最引人注意的是,这份名单里没有一位是董事、监事、高管或持股5%以上的股东亲属,甚至连外籍员工都没纳入。清一色的核心技术与业务骨干,这种“下沉式”激励,在科创板公司中并不多见。
根据公告内容,本次激励为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来源是公司向激励对象定向增发A股普通股。首次授予价格定在131.85元/股,而当前股价已达到266.82元,相当于半价入股,对员工来说具备明显吸引力。归属安排上也设置了长期绑定机制:分三个批次,分别在授予后的第24、36、48个月起陆续归属,每次约三分之一,整个计划最长有效期可达8年。这说明公司不是搞短期刺激,而是真想留住人才打持久战。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激励覆盖了公司37.43%的员工(以2024年底1611人计算),人数规模大且集中于一线核心岗位。预留的33.9万股也将在未来12个月内确定人选,显示出公司在组织建设上的持续规划。同时,所有激励对象合计持股未超过总股本的20%,单人累计获授不超过1%,完全符合监管要求,结构设计严谨。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想说一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技企业激励逻辑”。达梦作为国产数据库领域的硬核选手,靠的是核心技术积累和长期研发投入。这类企业的竞争力不在管理层画饼,而在底层工程师一行行代码的打磨。把股权给到真正干活的人,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的“名义核心”,才能激发创新活力。
而且从时机上看,近期达梦数据股价表现稳健,最新涨幅2.26%,成交额近3.9亿元,市场关注度明显升温。在这个节点推出如此大规模的基层激励,或许正暗示着公司对未来技术突破和商业化落地的信心。我不敢断言它一定能成为中国的Oracle,但至少这条路走得够扎实——用真金白银绑住关键人才,把利益和责任沉下去,让组织真正活起来。
当然,激励只是开始,后续的业绩考核、技术进展和市场竞争才是考验。但我愿意相信,一个愿意把股权分给600多名普通骨干的企业,大概率不会走得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