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微电刚刚作废了部分已授予但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数量合计5.55万股。与此同时,公司也宣布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个归属期条件已达成,将有82名激励对象合计获得63.85万股股票归属。这一“一边给,一边砍”的操作,看似矛盾,实则体现了股权激励机制的真实运行逻辑——奖优罚劣,动态管理。
根据公告,此次被作废的股票来自三类情况:一是3名激励对象离职,其持有的3.00万股全部失效;二是4名员工因个人绩效考核结果为D级,按规则无法归属,共作废1.95万股;三是另有1名激励对象主动放弃当期归属,涉及0.60万股。这些处理均依据公司《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实施考核管理办法》执行,程序合规,也得到了律师事务所的认可。
从整体激励计划来看,银河微电在2024年9月向90名员工授予了138.80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14.77元/股。第一个归属期设定为授出后满12个月,归属比例50%。如今时间点已到,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实际达到9.09亿元,超过考核目标8.94亿元,满足公司层面业绩要求。82名留任且考核合格的员工因此可顺利归属其所持股份的一半,总体体现出了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和严肃性。
看到这里,我倒是觉得这件事值得多看两眼。表面上是一次常规的股权激励进展披露,但实际上透露出几个关键信号。首先,公司对人才管理是动真格的,不是“大锅饭”式平均分配,而是真正把业绩和留任挂钩。淘汰8人、作废5.55万股,虽然占总量不到4%,但起到了明确的警示作用。
其次,公司在半导体行业景气度回升的大背景下,依然坚持精细化治理。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长16.72%,融资余额处于高位,主力资金持续流入,说明市场对公司基本面有一定认可。而这次规范执行激励计划,也在传递一个信息:管理层注重长期价值建设,而非短期股价波动。
最后,作为一家聚焦功率半导体、深度布局汽车电子和AI终端的细分龙头,银河微电的技术团队稳定性至关重要。此次仅3人离职,且核心考核达标率高,反映出核心队伍较为稳固。这对于需要长期研发投入的半导体企业来说,是个积极信号。
总的来说,这次作废与归属并行的操作,不是风波,而是一次健康的“体检”结果。它让我更愿意相信,这家公司正在用制度而不是人情来推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