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微电刚刚作废了5.55万股已授予但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而这背后,是公司2024年股权激励计划第一个归属期正式落地的关键一步。
根据公司11月18日发布的公告,银河微电第四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作废部分已授予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的议案》。此次作废的股票共计5.55万股,涉及三类情况:一是3名激励对象离职,其合计3.00万股的未归属股份被全部作废;二是4名员工因个人绩效考核结果为“D”级,归属比例为0%,导致1.95万股被取消;三是另有1名激励对象主动放弃当期归属,涉及0.60万股。这些处理均依据公司《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实施考核管理办法》执行,程序合规、依据清晰。
与此同时,该激励计划的第一个归属期也已满足全部条件。原计划授予138.80万股,覆盖90名员工,目前第一个归属期可归属数量为63.85万股,将由82名符合条件的激励对象获得。公司2024年度营业收入达到9.09亿元,超过考核目标8.94亿元,完成业绩门槛;个人层面,82人考核结果为A级,归属比例为100%。这一系列动作表明,公司的激励机制正在按既定规则动态运行——既有兑现,也有淘汰。
看到这里,我倒是觉得银河微电这波操作挺“真实”的。很多公司在推股权激励时,往往只强调“发股票”,却对退出和淘汰机制轻描淡写。而银河微电这次不仅按时推进归属,还明确作废了不符合条件的份额,说明这套体系不是摆设,而是真正与业绩和人员稳定性挂钩。尤其是4名员工考核为D就被全额取消资格,这种刚性执行在A股并不常见,反而更接近成熟企业的治理逻辑。
从基本面来看,这家公司也并非空谈激励。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7.45亿,同比增长16.72%,净利润近4630万,虽然利润增速不高,但在半导体分立器件这个细分领域,能保持稳健增长已属不易。而且公司自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超1.6亿元,融资余额也在上升,主力资金近期呈现净流入,市场对其态度偏向积极。
当然,我也注意到,这次作废的股票占比较小,整体影响有限。但它传递出的信号很重要:激励不是普惠福利,而是绑定核心人才、推动长期发展的工具。在一个技术驱动型行业里,留住人、管好人,比单纯砸钱更重要。银河微电的做法,或许正是一种务实的人力资本管理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