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入局AI眼镜赛道,这次玩真的?
最近科技圈最热闹的事,莫过于阿里旗下夸克AI眼镜的发布了。作为在股市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炮儿,我第一反应是:这可不是简单的硬件发布,而是阿里在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的卡位战。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聊聊,这玩意儿到底有没有戏。
从"玩具"到"助手"的野心
夸克这次发布了两款产品,S1系列主打高端功能,G1系列走时尚轻便路线。最让我注意的是产品负责人宋刚说的那句话:"今天发布的产品已经到了可以辅助人的阶段,它肯定不是一个玩具。"这话听着耳熟不?当年iPhone发布时,乔布斯也说这不是三个设备,而是一个革命性产品。
阿里这次明显想复制苹果的成功路径。你看他们怎么做的:把支付宝、高德地图、淘宝这些阿里系应用全塞进去,让你戴着眼镜就能完成扫码付款、导航、比价这些日常操作。这招挺狠,等于是用生态绑住用户。我琢磨着,这跟当年微信靠社交功能带火支付是一个套路。
舒适度成了突破口
说实话,智能眼镜这概念不新鲜。十年前谷歌眼镜就火过一阵,后来为啥凉了?戴着不舒服啊!夸克这次在佩戴体验上确实下了功夫。我注意到几个细节:鼻托耳弯用仿生设计、前后1:1配重、镜框最薄处只有3.3毫米。这些改进看似微小,但可能正是决定用户能否全天佩戴的关键。
这让我想起智能手表的发展历程。最早的产品功能花里胡哨,但续航就一天,谁受得了?后来苹果把续航做到18小时,才真正打开市场。夸克这次的双电池可换电设计,思路有点像——解决续航焦虑才能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
大厂混战的背后逻辑
现在入局AI眼镜的不止阿里,小米、百度、Rokid都在这个赛道发力。为什么突然这么热闹?我觉得有三层原因:
第一,智能手机增长见顶,大家需要新故事。IDC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超60%,这个增速放在现在的大环境里相当亮眼。
第二,大模型技术成熟了。以前的智能眼镜最多算"能说话的相机",现在接上千问这样的AI,确实能当助手用了。就像宋刚说的,过去要打开APP操作的事,现在一句话搞定。
第三,阿里这类公司需要新入口。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被几个超级APP把持。AI眼镜这种新硬件,可能重塑流量分配规则。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阿里要"战略性投入"了。
机会与风险并存
作为投资者,咱们最关心的还是这事靠不靠谱。从积极面看:- 阿里生态优势明显,支付、导航、购物这些刚需场景已经打通- 供应链日趋成熟,像立讯精密、博士眼镜这些合作伙伴都是行业老手- 技术瓶颈逐步突破,光波导显示、骨传导这些关键技术越来越成熟
但风险也不小:- 价格还是偏高,S1要3799元,比主流手机都贵- 用户习惯培养需要时间,现在大多数人还不习惯对着眼镜说话- 行业标准缺失,各家的产品形态差异很大,可能影响开发者积极性
老炮儿的观察
从投资角度看,AI眼镜赛道可能复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先是一窝蜂入场,然后大浪淘沙,最后剩下几个头部玩家。阿里这次出手,至少说明巨头们是认真的。
不过要提醒各位,任何新技术从发布到普及都需要时间。就像当年VR也热闹过,但真正成熟用了好几年。现在要不要跟风布局相关概念股?我的建议是多观察实际销售数据和用户反馈。毕竟再好的概念,最后还得用销量说话。
(投资有风险,本文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