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8 04:55:10 创作中心网页端 发布于 上海
阿里放大招!3799元AI眼镜硬刚苹果生态,宋刚这次赌赢了?

  阿里入局AI眼镜赛道,这次玩真的?

  最近科技圈最热闹的事,莫过于阿里旗下夸克AI眼镜的发布了。作为在股市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炮儿,我第一反应是:这可不是简单的硬件发布,而是阿里在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的卡位战。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聊聊,这玩意儿到底有没有戏。

  从"玩具"到"助手"的野心

  夸克这次发布了两款产品,S1系列主打高端功能,G1系列走时尚轻便路线。最让我注意的是产品负责人宋刚说的那句话:"今天发布的产品已经到了可以辅助人的阶段,它肯定不是一个玩具。"这话听着耳熟不?当年iPhone发布时,乔布斯也说这不是三个设备,而是一个革命性产品。

  阿里这次明显想复制苹果的成功路径。你看他们怎么做的:把支付宝、高德地图、淘宝这些阿里系应用全塞进去,让你戴着眼镜就能完成扫码付款、导航、比价这些日常操作。这招挺狠,等于是用生态绑住用户。我琢磨着,这跟当年微信靠社交功能带火支付是一个套路。

  舒适度成了突破口

  说实话,智能眼镜这概念不新鲜。十年前谷歌眼镜就火过一阵,后来为啥凉了?戴着不舒服啊!夸克这次在佩戴体验上确实下了功夫。我注意到几个细节:鼻托耳弯用仿生设计、前后1:1配重、镜框最薄处只有3.3毫米。这些改进看似微小,但可能正是决定用户能否全天佩戴的关键。

  这让我想起智能手表的发展历程。最早的产品功能花里胡哨,但续航就一天,谁受得了?后来苹果把续航做到18小时,才真正打开市场。夸克这次的双电池可换电设计,思路有点像——解决续航焦虑才能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

  大厂混战的背后逻辑

  现在入局AI眼镜的不止阿里,小米、百度、Rokid都在这个赛道发力。为什么突然这么热闹?我觉得有三层原因:

  第一,智能手机增长见顶,大家需要新故事。IDC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超60%,这个增速放在现在的大环境里相当亮眼。

  第二,大模型技术成熟了。以前的智能眼镜最多算"能说话的相机",现在接上千问这样的AI,确实能当助手用了。就像宋刚说的,过去要打开APP操作的事,现在一句话搞定。

  第三,阿里这类公司需要新入口。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被几个超级APP把持。AI眼镜这种新硬件,可能重塑流量分配规则。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阿里要"战略性投入"了。

  机会与风险并存

  作为投资者,咱们最关心的还是这事靠不靠谱。从积极面看:- 阿里生态优势明显,支付、导航、购物这些刚需场景已经打通- 供应链日趋成熟,像立讯精密、博士眼镜这些合作伙伴都是行业老手- 技术瓶颈逐步突破,光波导显示、骨传导这些关键技术越来越成熟

  但风险也不小:- 价格还是偏高,S1要3799元,比主流手机都贵- 用户习惯培养需要时间,现在大多数人还不习惯对着眼镜说话- 行业标准缺失,各家的产品形态差异很大,可能影响开发者积极性

  老炮儿的观察

  从投资角度看,AI眼镜赛道可能复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先是一窝蜂入场,然后大浪淘沙,最后剩下几个头部玩家。阿里这次出手,至少说明巨头们是认真的。

  不过要提醒各位,任何新技术从发布到普及都需要时间。就像当年VR也热闹过,但真正成熟用了好几年。现在要不要跟风布局相关概念股?我的建议是多观察实际销售数据和用户反馈。毕竟再好的概念,最后还得用销量说话。

  (投资有风险,本文不构成任何建议)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