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8 04:47:19 创作中心网页端 发布于 上海
阿里砸3799元推AI眼镜!双光机+支付宝联动,这次真不是玩具?

  阿里入局AI眼镜赛道,这次能撕掉"玩具"标签吗?

  最近阿里发布了首款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一口气推出S1和G1两个系列六款产品。作为在科技圈混了十几年的老股民,我发现这次阿里的打法有点意思:不像某些厂商把AI眼镜当极客玩具卖,他们直接喊出了"辅助工具"的定位。

  从硬件到生态,阿里的"组合拳"

  夸克团队在产品设计上明显下了功夫。S1系列3799元起,主打双光机显示和拍摄功能;G1系列1899元起,走轻便时尚路线。从体验来看,鼻托仿生设计和前后均衡配重解决了同类产品"头重脚轻"的痛点,这背后是研发团队对实用场景的思考——先让用户愿意戴,再谈功能

  更关键的是阿里生态的整合。眼镜内置的千问助手接入了支付宝、高德、淘宝等阿里系应用,扫码支付、导航、拍照识物都能一句话搞定。举个例子:在机场拎着行李找登机口时,传统操作要掏手机查APP,现在眼镜直接语音交互,效率提升肉眼可见。这种"第一视角+语音"的交互逻辑,可能比手机的触控更符合某些场景需求。

  智能眼镜的"生死劫":场景渗透

  这让我想起2013年谷歌眼镜的折戟——技术超前却找不到刚需场景。如今大模型给了行业新机会,但核心矛盾没变:如何让用户为高频场景买单?夸克团队的想法很务实:不指望取代手机,而是先抢走用户每天1小时的手机使用时间。比如开车时用眼镜导航比低头看手机安全,出差时语音查航班比翻APP快捷。这种"蚂蚁搬家"式的渗透策略,比空谈"颠覆性创新"更接地气。

  不过参考近期某省消委会的测评,AI眼镜行业仍有硬伤:15款产品中13款存在APP安全漏洞,部分品牌续航不足3小时。夸克虽然通过可换电设计缓解续航焦虑,但实际体验能否经得起考验,还要看用户反馈。

  巨头的阳谋:抢占下一代交互入口

  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总裁的发言很直白——"AI眼镜+创作会是未来主流"。这透露出更大的野心:把眼镜打造成继手机后的新流量入口。目前小米、百度、雷鸟等厂商已纷纷布局,但阿里凭借电商和本地生活生态,在支付、导航等场景有独特优势。

  有意思的是,产业链上游已闻风而动。光学模组、传感器厂商近期动作频频,像南芯科技就为夸克提供了双电池均衡方案。如果行业真如IDC预测的那样2029年出货量突破4000万台,整个消费电子产业链都可能迎来结构性机会

  普通用户该不该尝鲜?

  作为体验过数十款智能硬件的"小白鼠",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是重度阿里生态用户,且常遇到"双手被占用"的场景(如出差、运动、带娃),3799元的S1值得考虑;如果只是好奇,不妨先观望。毕竟AI眼镜还处于"工具化"早期,就像2007年的iPhone,后续生态爆发可能带来更多惊喜(或降价)。

  最后提醒一句:任何新技术产品的成熟都需要时间,别被发布会上的炫酷 demo 冲昏头脑。投资自己和投资股票一样,看懂场景比跟风更重要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