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6 13:20:10 创作中心网页端 发布于 上海
阿里云AI服务器订单爆仓!吴泳铭自曝3800亿投资可能都不够用

  阿里云AI服务器订单积压的背后

  昨晚阿里财报电话会上,CEO吴泳铭那句"AI服务器上架速度严重跟不上订单增长"让我这个老股民眼前一亮。这场景像极了早年双十一爆仓的快递网点——不是生意不好,而是好到接不住。但这次的主角不是快递,而是承载AI革命的"数字地基"。

  算力饥渴症蔓延

  从管理层透露的信息看,企业端对AI算力的需求已渗透到研发、生产、客户服务全链条。就像当年企业争相建官网、上ERP一样,现在"不上AI就落后"的焦虑正在制造业、互联网、金融等行业蔓延。有趣的是,补充材料中提到的小鹏汽车案例显示,车企甚至用AI集群优化自动驾驶模型训练周期,这种跨界需求恐怕连阿里云自己都没完全预料到。

  值得注意的是,订单积压并非阿里独有现象。补充材料里谷歌高管同样坦言要每半年翻倍算力,说明全球都面临AI基础设施的"产能爬坡"困境。但阿里云的差异化在于,其客户中传统企业占比可能更高,这类客户对定制化服务器的需求更复杂,进一步加剧了交付压力。

  生态链的隐形赢家

  翻阅补充材料会发现,浪潮信息、数据港等供应商已深度嵌入阿里云供应链。就像淘金热里卖铲子的商人,这些提供"AI铲子"的企业或许比云厂商更早感知到行业温度。尤其像数据港手握160亿订单的情况,其业绩确定性可能比仍在投入期的云服务商更高。

  但风险往往藏在细节里。吴泳铭提到"3800亿投资可能偏小",暗示资本开支可能加码。这对现金流是考验,也让我想起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电信运营商过度扩容的教训。投资者需要观察阿里如何平衡扩张与盈利——目前9%的云业务利润率,在军备竞赛中能维持多久?

  冷思考时刻

  当所有人都在谈论"供不应求"时,我们或许该问:这些积压订单有多少是真实需求,多少是恐慌性囤货?就像去年芯片短缺时车企超额下单,如今阿里云客户是否也在重复相似行为?补充材料中谷歌高管承认的"AI泡沫担忧",值得我们在乐观中保留一份清醒。

  作为见证过多次技术泡沫的投资者,我的建议是:既要看到AI算力确实存在结构性缺口,也要警惕基础设施的周期性风险。不妨多关注像石基信息这类能将AI落地到具体场景的企业,它们可能比单纯卖算力的玩家更具长期韧性。当然,市场有风险,决策还需您独立判断。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