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鲸文娱的盈利密码
昨晚阿里财报电话会释放了个有意思的信号——虎鲸文娱连续三季度盈利了。要知道,文娱板块在巨头财报里常年扮演“拖油瓶”角色,这次居然成了亮点。作为跟踪文娱赛道多年的老韭菜,咱们掰开揉碎聊聊这事。
优酷的“瘦身运动”见效了
徐宏把盈利归功于优酷经营效率提升,这话听着像官方套话,但结合补充材料里5月“优酷原创”厂牌的打造,就能看出门道。优酷显然砍掉了撒胡椒面式的内容采购,转而聚焦强叙事、系列化内容。就像路边摊转型精品私房菜,虽然菜品数量少了,但客单价和回头客上去了。《藏海传》40%的市占率、《灼灼韶华》的收视冠军,恰好验证了这个策略。
有意思的是,这种打法暗合了早年阿里大文娱“超级剧集”的构想。2017年俞永福就说过“大视频不成功,大文娱就不可能成功”,如今优酷用精品内容打通会员付费、衍生开发,算是把六年前的棋谱下成了现实。
闪购业务要“急刹车”?
电话会另一个关键信号是闪购业务投入即将收缩。这背后藏着阿里“断臂止血”的无奈。看看补充材料里那句“因对淘宝闪购和AI大幅投入,阿里单季经营利润同比降85%”,就知道这个烧钱黑洞有多凶猛。现在管理层表态要动态调整策略,很可能意味着与美团的贴身肉搏要转入防守。
不过文娱和闪购一盈一亏的对比,倒印证了吴泳铭“AI+云、大消费”的双核战略——虎鲸文娱算是在大消费板块打了个样,而闪购的收缩或许是为AI战役腾出弹药。这种资源腾挪,像极了牌桌上的筹码再分配。
连续盈利背后的考验
三季盈利当然值得鼓掌,但文娱行业素有“爆款依赖症”。《异人之下》《边水往事》之后,能否持续产出头部内容?大麦娱乐33%的增长虽亮眼,但线下演出受经济周期波动更大。就像骑自行车,速度起来了最怕突然刹停。
现在市场更该关注两点:一是盈利是否靠削减必要投入换来的,二是阿里生态协同能否持续给内容输血。毕竟当年俞永福设想的“5亿电商用户与5亿文娱用户交集”,到现在也没完全打通。
作为老股民,我见过太多“阶段性成效”最终烂尾的故事。虎鲸文娱这次交卷算及格,但想拿高分,恐怕还得看下个季度能否摆脱“盈利靠节衣缩食”的质疑。各位读者不妨盯着两点:优酷会员增速是否跑赢行业,以及阿里是否敢在文娱领域重启战略性投入。市场永远奖励真成长,而不是财务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