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打响AI个人助手争夺战
今天朋友圈被阿里千问APP刷屏了。这个基于开源模型Qwen3打造的个人助手,直接喊出要挑战ChatGPT。作为国内首个全栈AI公司,阿里这次把压箱底的技术都搬出来了——从底层芯片到智算集群,从模型训练到生活场景接入。看这架势,是要把AI塞进普通人生活的每一个缝隙。
免费策略暗藏生态野心
最狠的是千问的"免费开放"政策。对比ChatGPT的20美元月费,阿里相当于用成本价打市场。但仔细看新闻,人家根本没打算靠订阅费赚钱——地图、外卖、健康、购物,这些阿里系拳头业务正在排队接入。这让我想起当年微信靠免费社交拿下流量入口,再通过支付和生态变现的路径。现在阿里可能在复刻这个玩法:用AI助手做钩子,钩住用户后再通过场景服务赚钱。
硅谷大佬站台的全球野心
补充材料里有个细节很有意思:Airbnb CEO公开说公司"大量依赖Qwen",英伟达老黄更直接认证Qwen已成硅谷根基。这说明阿里的开源策略正在见效——全球6亿次下载、17万个衍生模型,相当于让海外开发者免费帮它训练模型。这种"Android式"的开源打法,比闭源模型更能快速占领长尾市场。不过国际版即将上线的消息更值得玩味,这是中国AI应用首次成建制出海正面刚OpenAI。
C端落地能力面临大考
实测显示千问已经能一键生成研究报告和PPT,投资大赛还赢了ChatGPT。但AI产品最难的不是技术演示,而是日活用户的留存。就像补充材料里某AI创业者吐槽的:99%的裂变活动学不会Lensa,因为用户只愿意分享"能装X"的内容。千问能否从"工具"变成"社交货币",要看它接入生活场景后,能不能制造出朋友圈爆款内容——比如帮用户生成旅行Vlog脚本,或者设计小红书爆款穿搭。
长期主义的豪赌
从新闻里3800亿的AI投入,到2032年算力翻10倍的规划,阿里这是在用造云计算的耐心押注AI。但资本市场更关心短期回报——年初至今87%的股价涨幅已经透支了不少预期。现在千问上线,意味着阿里要从B端的技术供应商,转型直面C端用户的挑剔。这条路百度文心一言走过,字节豆包走过,没有谁真正跑通。阿里最大的筹码或许是那个"能办事"的承诺,但如果连叫外卖都比不过Siri,再强的技术也会被卸载。
每次巨头入场新赛道,总会搅动一池春水。但AI个人助手的战争,比的不是谁发布会开得响,而是谁能把"帮我订机票并规划行程"这种需求做到丝滑。千问的PPT生成再惊艳,终究要回到"省时间还是耗时间"的用户选择上。至于值不值得现在跟风概念股?建议各位看看Qwen在GitHub的迭代速度再决定——技术公司的估值锚点,终究要回到代码提交频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