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4-10 00:00:00 股吧网页版
阳光诺和: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0409 [下载原文]

证券代码:688621 证券简称:阳光诺和
北京阳光诺和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 年 4 月)

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投资者关系活动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类别

现场参观

其他(电话会议)

广发证券、国泰海通证券、兴业证券、国盛证券、浙商证
参与单位名称 券、开源证券、华安证券、中泰证券、中金证券、东方证
券、西部证券、太平洋证券、中银国际证券、长江证券

时间 2025 年 4 月 9 日

参会方式 线上会议

董事长 利虔先生

上市公司接待人 财务总监 张执交先生

员姓名 董事会秘书 魏丽萍女士

投资者关系总监 郭心驰女士

一、公司介绍环节

公司是一家专业的药物临床前及临床综合研发服务
CRO,为国内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药
投资者关系活动 物研发服务,致力于协助国内医药制造企业加速实现进口
主要内容介绍 替代和自主创新。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药物发现、药理药效、
药学研究、临床研究和生物分析。

根据公司已发布的《2024 年度报告》:2024 年全年公
司实现营业收入 107,847.38 万元,同比增长 15.70%;实现
净利润 16,901.29 万元,同比下降 7.5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7,740.95 万元,同比下降 3.9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6,510.62 万元,同比下降 8.31%。

丰富的客户资源和充足的订单量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公司先后为国内约 1,000 家客户提供药物研发服务,报告期内公司新签订单金额达 17.86 亿元,增长率达 18.74%,累计存量订单 32.73 亿,同比增长 27.57%。
研发创新方面,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为 17,194.42 万元,同比增长 39.02%,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15.94%,研发项目累计已超 430项,其中新立项自研项目达 89 余项。截至 2024 年度报告披露,公司累计自主立项了 430 多项产品储备,在创新药研发方面在研产品主要应用在镇痛、肾病与透析、肿瘤辅助、心脑血管、抗菌用药等适应症领域,并有多个创新药在研项目在国内无相同产品上市,竞争格局良好,极具市场价值。后续随着这些药品上市,将为公司拓展更多临床应用场景提供可能性。例如在多肽领域,公司目前已有 3个适应症管线进入临床,其中“STC007 注射液”目前具有手术镇痛和尿毒症瘙痒两个适应症都已进入二期临床试验阶段,“STC008 注射液”也已进入一期临床试验阶段,其主要适应症为治疗晚期实体瘤相关的肿瘤恶液质,其他管线在临床前研究不同阶段,进展顺利。

二、问答环节

1. 请公司展望下未来新药方面,有哪些重要产品和
布局?

公司专注于多肽、长效微球制剂、缓控释制剂、局部递送与透皮吸收药物、细胞治疗、小核酸以及核酸偶联药
物等前沿领域,致力于开发具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构建具有显著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线。在多肽创新药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 STC007 项目以 kappa 阿片受体(KOR)为靶点,主要用于治疗术后疼痛及成人慢性肾脏疾病相关的中至重度瘙痒。截至 2024 年度报告披露前,该项目针对术后疼痛以及成人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中度至重度瘙痒的 2 期临床试验正在开展;此外,公司自主研发的 STC008 项目为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激动剂,通过激活 GHSR 受体介导胃肠动力,实现增加体重的效果,主要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的肿瘤恶液质。截至2024 年度报告披露前,该项目处于 1 期临床试验阶段。在细胞治疗领域,公司与艺妙神州合作研发的 ZM001 注射液,是一种利用慢病毒载体将靶向 CD19 的 CAR 分子整合至 T 细胞的自体 CAR-T 细胞治疗产品,其特点是通过特异清除 SLE 患者体内的 B 细胞,进而缓解患者红斑狼疮症状。截至公告披露前,该产品已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正处于 1 期临床试验阶段。公司通过持续加大的研发投入与创新突破,不断拓宽技术边界并丰富产品管线,未来将进一步聚焦前沿领域,加速推进创新药物研发,以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驱动业务可持续增长。

2. 公司临床试验及生物分析业务发展较快,未来人
员团队和业务布局如何展望?

在临床试验领域,公司凭借卓越的专业能力与完善的平台布局,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服务,涵盖 I-IV 期临床试验研究、生物等效性(BE)试验等,满足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临床试验项目。2024 年临床试验及生物分析服务实现营业收入 51,165.08 万元,较 2023 年快速增长 41.19%。

公司精心打造了四大专业平台,构建起强大的临床试验服务体系。临床试验研发平台下辖医学及临床运营两大板块,确保从医学策略到临床执行的无缝衔接;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平台以精准的数据处理和专业的统计分析为临床试验提供科学依据;SMO 平台为临床试验提供高效、规范的现场管理支持;第三方稽查平台则严格把控临床试验的质量与合规性。公司在全国设立 19 个常驻点,与超过300 家医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临床合作关系,形成了广泛且高效的临床试验网络。目前,公司正在开展多项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的临床试验项目。

公司通过多年的积累,已形成了丰富的创新药物及改良型新药的临床研究经验。服务范围广泛覆盖内分泌、镇痛、呼吸、肿瘤、心脑血管、泌尿系统、医美等多个治疗领域的药物和医疗器械的临床设计与实施。凭借专业的团队、严谨的流程和广泛的合作网络,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高效、精准、合规的临床试验解决方案,助力医药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与应用,推动医疗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临床服务能力提升和临床服务领域拓宽的基础上,公司临床业务积累了一批长期客户,同时每年服务客户数量不断增加,故而 2024 年临床试验及生物分析服务收入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未来临床团队布局依然会按照订单和项目情况而扩充人员,并不会盲目扩张。

3. 权益分成品种的贡献?后续如何展望?

权益分成是公司重要的盈利模式之一,即公司和部分客户在合同中约定保留了药品上市后的销售权益分成,在药品的有效生命周期内公司可以通过销售权益分成的形式持续稳定地获得收益。公司通过实施多元化的权益分配机制,确保了收益的持续稳定增长,进而促进了企业市场
价值的稳步上升,实现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深度合作与共同繁荣。

该合作模式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方面,公司积极筹备自主立项项目,待项目发展至关键阶段,公司将适时向客户推介,并受客户委托继续提供专业的研发服务。在此过程中,公司与客户通过合同约定,确保了药品上市后的销售权益分配,为公司的未来收益提供了稳定的增长潜力。另一方面,公司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积极寻找具有重大潜力的研发药物。公司通过对其临床后期的开发或商业化活动进行资助,以换取未来的药品特许权,或者直接从药物的原始创新者手中购买现成的特许权。这一策略增强了公司的研发管线,为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利润提供保障。

在过去的长期积累中,公司发展了一批具有销售分配权益的品种,随着这些品种逐个获批销售,2024 年公司首次实现权益分成收入,共计 653.36 万元。截至 2024 年度报告披露前,公司取得生产批件的权益分成项目共 6 项,未来预计将获得更丰厚的权益分成收益。

4. AI 技术创新在公司业务中的应用和潜力?

公司建立了 iCVETide®多肽新药发现技术平台,专注深入挖掘类肽创新药,掌握多肽偶联 PDC 药物的靶向多肽序列、连接子类别以及连接位点等关键技术,实现较高难度的多肽类分子与靶蛋白模拟对接的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 CADD 与大规模化合物库的计算机虚拟筛选,并开展多肽分子与靶蛋白的精确动力学模拟和分子对接实验。与此同时,公司与华为云携手合作,开发基于盘古大模型的 AI 多肽分子发现平台。借助人工智能辅助药物发现(AIDD)技术,进一步整合 iCVETideTM 在分子发现与

优化方面的能力,建立基于庞大多肽类肽数据库的亲和力
模型、条件生成模型、力场模型等,药物发现技术平台将
大幅提升分子发现与优化能力,为多肽药物设计提供更精
准的理论支持,加速创新药物的研发进度,助力类肽创新
药的高效开发与应用。

构建 AI 驱动的药物研发平台标志着公司智能化研发
体系的全面升级,通过整合公司内部管线数据以及外部公
开科研数据,构建大规模的药物管线数据库。与专业的 AI
技术公司合作,开发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 AI 药物研发平
台。该平台能够在靶点筛选环节,通过对海量生物数据的
分析,精准预测潜在药物靶点结合位置;在分子设计阶段,
快速生成并优化药物分子结构;在分子筛选阶段,使用多
种 AI 模型预测分子成药性指标,通过虚拟筛选缩短先导
分子发现时间;在临床试验模拟方面,利用大数据模拟不
同人群对药物的反应,从而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附件清单(如 无
有)

日期 2025 年 4 月 9 日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