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王珞)4月8日晚间,阳光诺和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78亿元,同比增长15.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7亿元。从主营业务构成来看,公司临床试验与生物分析业务营收占比快速提升至接近50%,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1.19%。
阳光诺和表示,作为一家专注于药物创新研发的综合性企业,公司通过“研发服务+管线培育+新质产业链”三位一体战略,在自研创新、技术升级及全球化布局上实现多重突破,展现出从CRO“委托方”向创新驱动型“合作方”转型的强劲势能。
自研立项加速创新管线覆盖多领域
2024年,阳光诺和研发费用达1.72亿元,同比增长39.02%,占营业收入比重提升至15.94%,彰显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定力。高强度投入驱动下,公司新立项自研项目达89项,累计管线突破400项,覆盖多肽、长效微球制剂、缓控释制剂、局部递送与透皮吸收药物以及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致力于开发具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构建具有显著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线。
公司拥有多项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且核心化合物专利已在美、欧等主流医药市场获得授权或专利申请。在多肽创新药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STC007项目以kappa阿片受体(KOR)为靶点,该项目针对术后疼痛以及成人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中度至重度瘙痒的2期临床试验正在开展;STC008注射液(GHSR激动剂)进入1期临床,针对肿瘤恶液质治疗。公司与艺妙神州合作的ZM001注射液(CD19 CAR-T)获批临床试验,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标志着公司在免疫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
技术平台升级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研发投入的高增长直接转化为技术平台的跨越式发展。阳光诺和通过“AI+传统技术”双轮驱动,打造五大核心平台,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
公司建设的多肽创新药平台包括iCVETide多肽新药发现平台和BiMTtide多肽偶联药物(PDC)平台,联合华为云开发基于盘古大模型的AI多肽分子发现平台,加速分子筛选与优化,突破靶向多肽序列设计及连接子技术,布局PDC、RDC等前沿领域。通过缓控释改良型新药平台实现药物精准控释,延长药效周期,降低用药频率。公司的临床服务平台覆盖内分泌、肿瘤等多领域,全方位助力药物及器械临床试验。基于透皮给药系统(TDDS)技术的贴剂研发平台,开发无创、长效制剂,覆盖疼痛、慢性病等适应症。
这些平台不仅服务于自研管线,更通过“投资创新,获取特许权收益”这一灵活商业模式,积极寻觅具有重大潜力的药物项目,深度参与其临床后期的开发及商业化进程,共享未来商业化收益。
国际化战略提速专利与合作并举
技术平台的升级为全球化拓展提供坚实支撑。报告期内,阳光诺和围绕STC007、STC008等核心管线提交PCT国际专利申请6余项,覆盖美国、欧洲等市场。同时,对公司现有药物品种以及在研管线进行全面梳理,从药物的临床疗效、市场潜力、专利保护情况等多维度进行评估,筛选出具有海外布局潜力的品种,并进行管线培育。
公司董事长利虔表示:“2024年是阳光诺和创新转型的关键年。我们通过高强度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不仅巩固了CRO服务优势,更在创新药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未来,公司将以全球化视野推动医药创新,为患者提供更多优质解决方案。”阳光诺和凭借技术平台优势与战略布局,正逐步从“研发服务商”走向“创新型药物研发合作企业”,展现了公司的创新活力与增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