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合信息刚刚公布了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最终名单——164名核心员工将获得总计92.97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90.42元/股。这个数字相比最初草案中的166人、93.57万股略有缩减,原因是个别激励对象因离职失去了资格。董事会已确认,调整后的名单依然符合股东会审议通过的范围,无需再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从名单来看,公司高层和核心技术骨干是重点激励对象。董事长兼总经理镇立新、董事陈青山、龙腾等高管每人获授0.5万股,财务总监叶家杰则获得了7万股,是所有个人中最多的。其余如董事会秘书、总经理助理、核心技术人员也均有覆盖。整体来看,董高监及核心技术团队合计获得10.2万股,占总授予量的10.97%;而“其他激励对象”共155人,占比高达89.03%,说明这次激励更侧重于中坚力量的广泛覆盖。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激励对象包含实际控制人,但排除了独立董事以及持股5%以上股东的直系亲属。
整个激励计划的归属期分为两批:第一笔50%在授予日起12个月后归属,第二笔50%在24个月后归属,有效期最长不超过36个月。股票来源可以是二级市场回购或定向增发。公司强调,目前所有激励对象均未出现不得参与股权激励的情形,授予条件已经全部满足。
看到这份名单,我其实挺有感触的。合合信息作为科创板AI领域的代表企业之一,过去几年一直面临一个关键问题:如何从依赖“扫描全能王”这类C端工具的单一收入模式,转向更具可持续性的B端企业服务生态?今年上半年营收增长22.51%,但净利润增速只有6.63%,且存在约5000万元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情况——如果把这些成本费用化,利润压力会更大。这说明公司的增长并不轻松。
在这种背景下,推出覆盖164人的股权激励,我认为不是简单的“发福利”,而是一次战略定力的体现。它传递出两个信号:一是稳住核心团队,尤其是在AI人才争夺激烈的环境下;二是推动组织向B端转型的决心。毕竟,真正的业务突破靠的不是几个人,而是整个中层和技术骨干的执行力。
当然,挑战也很现实。C端产品被WPS、钉钉这些大平台不断蚕食,B端又需要长期投入才能建立壁垒。这时候用股权绑定关键人群,相当于把公司未来的成长预期和员工利益深度捆绑。只要业绩考核达标,这批人就会真正成为“自己人”。从这个角度看,这次激励虽规模不大(仅占总股本0.66%),但结构合理、覆盖面广,是一步务实且必要的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