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亿元募集资金节余补流,叠加业绩暴增10倍,皖仪科技突然“亮剑”!这家低调的安徽科创板第一股,在2025年第三季度交出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0%的惊人答卷的同时,宣布两大募投项目正式结项,并将节余资金1.32亿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市场信号明确:从“投入建设”转向“效率释放”,公司正进入战略兑现期。
募投项目高效落地,资金使用节俭显著
根据公告,皖仪科技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净额为4.58亿元,原计划投入“分析检测仪器建设项目”和“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合计4.20亿元。截至2025年10月19日,这两个项目均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累计投入3.27亿元,预计节余募集资金达1.32亿元,节余率超过30%。其中近8500万元此前用于现金管理,显示出公司在保障项目推进的同时,对资金效率的高度把控。
节余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项目实施中严格控制成本,优化支出;二是闲置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带来额外收益;三是部分工程与设备尾款尚未支付。公司将用自有资金承接后续付款义务,确保项目闭环的同时,释放沉淀资金用于日常经营,提升整体运营灵活性。
业绩反转+技术突破,募投效益开始显现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结项并非孤立动作。就在同一天,皖仪科技披露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营收5.19亿元,同比增长13.84%;归母净利润2576.27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增幅高达1033.18%,单季度利润贡献尤为突出。这一强劲增长背后,正是募投项目所支撑的技术成果落地——如LCMS-TQ9200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等高端产品实现产业化,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环保等领域,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此外,第三季度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达796.44万元,也对利润形成一定增厚。但更关键的是,公司多年坚持高研发投入(占营收约20%),在色谱、质谱等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实现了从“追赶”到“自主替代”的跃迁。
目前信息有限,尚难判断未来产能利用率与市场需求能否持续匹配,但可以确定的是,募投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已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为后续市场拓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