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6 18:04:40 股吧网页版
光伏组件退役回收行业遇“饥荒”,小作坊、贵金属贸易商争抢货源 乱局何解?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在浙江嘉兴的中国首个光伏回收和循环利用展厅内,一块转化效率达20.7%、功率超645W的TOPCon光伏组件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这块全球首块全回收再生光伏组件,由废弃光伏组件回收材料制成。

  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光伏组件回收行业充满矛盾。一边是未来数十年退役组件规模将达数千万吨的千亿元市场预期;另一边是当下具备资质的组件回收企业“吃不饱”,而小作坊高价抢货、扰乱市场的困境。

  “建议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对组件回收企业的回收资质进行要求,并对‘小作坊’工厂进行约束和管理,央国企在招标时要提高标准,建立白名单,避免恶意抬价竞争。”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光伏回收产业发展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光伏回收中心”)项目专员徐俊屿建议。

  双重困境:产能闲置、货源短缺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预测,到2030年,中国退役光伏组件将达150万吨,2040年达700万吨,2050年突破2000万吨。今年3月,光伏回收中心发布的《2024年中国光伏回收和循环利用白皮书》提到,在提早退役场景下,2030年国内光伏回收累计市场规模预计达260亿元,2050年将突破4200亿元。

  徐俊屿介绍,江浙沪地区从事光伏报废组件回收的资质企业数量较少,且大多面临难以满产的挑战。其中,常州瑞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赛环保”)作为国内民营回收组件龙头、中国光伏回收产业主要标准制定单位,也处于“等米下锅”的境地。

  “2024年全国报废光伏组件量约8万吨,而仅公司一家就已具备2万吨/年的产能,加上在建的宿迁工厂一期2万吨/年产能,短期内将具备4万吨/年的产能。”瑞赛环保董事长许忠兴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若加上其他正规企业及地方布局,当前回收产能已远超实际退役量。

  退役组件的货源问题,成为制约组件回收行业发展的核心难题。许忠兴表示,2025年报废量甚至不及2024年的8万吨,一是因为组件生产企业开工率不高,生产环节产生的报废件减少;二是国家考虑到特高压和储能建设尚未完善,放缓了地面电站建设节奏,安装环节产生的报废件随之减少。

  从地域看,内蒙古、新疆、青海等西北地区是集中式光伏电站的主要分布区,退役组件资源最为丰富,但想要流通到回收企业,面临诸多困难。

  “一是残值评估难,二是运输成本高。”徐俊屿解释,集中式光伏电站退役组件作为国有资产,其剩余价值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也暂无政策规范处理流程。即便企业有处理意愿,也存在国有资产流失及运输成本高的风险,导致上游集中式电站的货源尚未真正释放。

  相比之下,分布式光伏市场成为补充货源。2024年“两新”政策(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出后,民营企业出售退役组件的积极性显著高于央国企,因为分布式电站多为民营资产,内部审批流程灵活,部分地方政府还提供国债补贴支持,以推动“以旧换新”加速。

  “去年海南因为台风一下报废了四五万块组件,这种自然灾害损毁的组件也是货源的一部分。”许忠兴称。此外,组件生产企业的残次品、工商业屋顶光伏技改淘汰件、电站安装过程中的损耗件,也是当前回收企业的主要货源,但总量有限。

  为缓解供需失衡,国家和地方层面已开始行动。国家层面,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在南京成立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瑞赛环保等企业对接。地方层面,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将《退役光伏组件中稀贵金属资源的“矿浆电解”梯次回收关键技术研究》列入市级支持项目,给予资金扶持。

  “梯次利用+拆解再生”成主要回收路径

  面对有限的退役组件,如何最大化其价值?

  行业形成了“梯次利用+拆解再生”的双重路径,而技术路线的选择、材料的流向等,直接决定了回收价值高低和企业盈亏。

  对于品相完整、发电量达标的退役组件,回收企业会优先选择梯次利用,出口到亚非拉国家。许忠兴回忆,2020年至2022年,一手组件价格约1.3元/W,二手组件仅0.5元/W,高额价差让二手组件在亚非拉市场很受欢迎。

  对于损坏或性能不达标的退役组件,只能选择拆解回收。许忠兴介绍,瑞赛环保目前掌握了高压射流研磨法(物理法)和高温热解法(热解法)两条核心技术路线。

  2021年,瑞赛环保建成国内首条物理法生产线,投入成本达700万元~800万元。物理法可实现全程无废液、废气排放,玻璃完整度能保持在95%以上,但短板明显,一条生产线年处理量仅3000吨~4000吨。

  为解决效率问题,瑞赛环保转向热解法。目前,公司丹阳工厂的热解法生产线年处理量达2万吨,投入成本1200万元,实现96%的综合回收率,玻璃、硅、银等物料几乎无损耗,仅锡有轻微损耗。核心技术是精准控制热解炉温度,让组件中的胶膜等有机物气化燃烧,产生的热能还能降低热解炉能耗,现在处理1吨组件只需约20元电费。

  除了瑞赛环保,光伏行业龙头天合光能(688599.SH)也已进入组件回收行业,但暂未开展回收产能建设,主要结合光伏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从方法到系统、从工艺到装备、从材料回收到循环回用,都有较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专利,主导和参与多项相关标准的编制。

  天合光能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公司的核心技术集中在层压件拆解,采用高效环保试剂,速度快且无污染;电池片提银提硅回收率分别达98.6%、97.5%,白银纯度达3—4N,硅可直接用于N型单晶拉制。前述全球首块全回收再生光伏组件,就是天合光能通过100%使用回收材料制备而成。

  极电光能联合创始人于振瑞此前公开表示,钙钛矿组件含铅量约0.75g/m²,远低于晶硅组件,且钙钛矿组件是双玻封装,正规回收流程几乎不会发生铅泄漏。即使发生铅泄漏,科学家也开发了能够“捕捉”铅的功能层或修饰层的技术,目前已有钙钛矿组件铅回收技术。

瑞赛环保物理法生产的再生料图片来源:每经记者黄鑫磊摄

  拆解报废组件获得的再生料价格,直接影响企业利润。

  其中,玻璃占组件重量的70%。过去,回收玻璃价格约1300元/吨,70%能回流到光伏玻璃企业,30%流向高级器皿制造企业。但近两年,因玻璃窑炉大面积开工,原生玻璃供应充足,回收玻璃价格不断下滑,目前已跌至380元/吨。

  当前,原生多晶硅价格不足50元/kg,回收硅料只能流向金属硅企业,目前金属硅价格约13元/kg。许忠兴测算,只有当原生多晶硅价格达到90元/kg时,回收硅料回流到光伏产业才具备经济价值。

  另外,组件中银重量占比约4‰,当前银价处于高位,是回收企业主要利润来源之一;铝边框重量占比17%,可直接回收再利用;铜则来自组件接线盒,价格随行就市进入大宗市场。

  “回收组件时,先看铝边框的厚度和尺寸,估算铝的价值;再看组件参数,根据栅线数量测算银含量,这是定价的主要依据。”徐俊屿说,目前行业没有统一的回收价格标准,基本靠企业经验估算。

  如何治理市场乱象?

  层压件(组件核心部分)的价格波动,反映了市场供需变化。

  许忠兴和徐俊屿都提到,小作坊是行业最大的搅局者,这些企业没有正规的环评资质,也不投入高价环保设备,环保成本几乎为零;处理方式多采用煅烧报废组件获取炉渣,再熔融炉渣提取银、铜等金属,过程中会排放镉、锑等重金属,污染土壤和水源。

  除了小作坊,部分跨界的贵金属贸易商也加剧了市场混乱。这些贸易商缺乏拆解技术,却通过囤货抬高层压件价格。

  许忠兴透露,过去层压件回收价约450元/吨,近两年因小作坊、贵金属贸易商跨界涌入抢货,价格被推高至1050元/吨。“他们不用考虑环保,就能用更高的价格收料,我们正规企业根本竞争不过。”

  许忠兴表示,2026年可能是行业“寒冬”,如果货源问题持续,不少正规企业可能撑不下去,要等到2027年国家地面电站技改释放货源,情况才可能好转。

  标准的缺失是制约行业规范发展的另一大障碍。徐俊屿介绍,目前我国仅出台4项光伏组件回收国家标准、十余项行业标准,在环保拆解流程、回收材料质量分级、二手组件检测等关键领域仍存在空白。没有明确标准,企业只能自己摸索。他还提到,每块组件虽有唯一的生产编码,但从出厂、安装、运维到退役、回收的全链条数据未打通,退役组件溯源体系尚未完善。

  对此,许忠兴建议,建立全生命周期溯源平台是基础,利用组件唯一生产编码,搭建“光伏组件全生命周期数据平台”,记录组件从生产到回收的全过程信息,既能准确统计退役量,也能追溯回收企业的处理行为,避免非法拆解。同时,尽快细化一般固废处理规范,明确央国企退役组件的残值评估方法和处理流程,让央国企敢处理报废组件。

  徐俊屿则建议,由工信、发改、环保等部门联合制定白名单准入标准,要求企业环评达标、工艺合规、设备投入充足。“央国企处置退役组件时,优先选择白名单企业,而非‘价高者得’,从源头挤压小作坊的生存空间。”

  对于小作坊的污染行为,许忠兴建议建立环保、市场监管、公安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定期排查非法拆解点,对环保不达标企业依法罚款、关停。同时,加大对跨界贵金属贸易商“囤货炒作”的监管,稳定回收材料价格。

  天合光能有关负责人建议,健全“收集—运输—拆解—再生”全产业链体系,明确各环节责任主体,“比如组件生产企业要承担部分回收责任,回收企业要保证材料质量,下游企业要积极使用再生材料,形成闭环”。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