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晚间,天合光能(688599.SH)同步披露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天合光能实现营收802.82亿元,同比下降29.21%;全年净亏损34.43亿元,同比下降162.30%。
2025年第一季度,天合光能、晶科能源(688223.SH)、晶澳科技(002459.SZ)和隆基绿能(601012.SH)这四大组件厂均出现净亏损情况。其中,天合光能净亏损13.2亿元;晶科能源净亏损13.9亿元;晶澳科技净亏损16.38亿元;隆基绿能净亏损14.36 亿元。相较之下,天合光能13.2亿元的净亏损额最低。
业绩亏损背后
光伏组件价格的下跌和计提信用及资产减值是导致天合光能业绩亏损的两大主要原因。
据天合光能分析,报告期内,受光伏组件价格持续下降的影响,公司光伏组件业务盈利能力下滑,导致全年经营业绩出现亏损。“同时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对出现减值迹象的长期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业绩有一定影响。”
具体来看,综合该公司《关于2025年第一季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关于2024年第四季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披露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天合光能计提各类信用及资产减值准备3.59亿元,其中信用减值损失0.73亿元,资产减值损失2.85亿元。2024年,天合光能计提各类信用及资产减值准备共计31.06亿元,其中信用减值损失5.08亿元,资产减值损失25.98亿元。
“为进一步满足海外本地化需求,公司战略性进行海外轻制造投资,在沙特设立智能跟踪制造工厂,并多次中标GW级订单,提升当地交付和服务效率,为扩大全球市场份额提供保障。”天合光能在财报中表示。
另据公司财报信息,受益于光伏组件和储能设备价格下行,天合光能在国内的风光储项目指标获取量超5.7GW;支架业务出货量7.3GW,欧洲、拉美、中东等区域出货量位于区域前五;储能舱及系统累计出货超过10GWh。
后市行业竞争态势如何
一直以来,光伏产业内围绕下一代光伏技术路线的“争论”此起彼伏。目前业内的共识是,国内光伏企业的“技术站队”大致可分为三类,分别是以晶科能源、天合光能为代表的TOPCon“阵营”,以隆基绿能、爱旭股份(600732.SH)为代表的BC“阵营”和以华晟新能源、东方日升(300118.SZ)为代表的异质结“阵营”。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在最新披露的2024年公司财报中,天合光能明确表示,预计TOPCon技术将在未来几年保持主导地位。
“未来数年,TOPCon仍将保持技术主导地位。”天合光能进一步表示,未来TOPCon技术可以通过正面图形化和钝化优化、金属化工艺、低温材料应用等方式进一步提升量产效率。
据天合光能财报表述,2024年,公司深入布局新型钙钛矿光伏技术,通过钙钛矿体相掺杂、界面处理、组分调控、工艺调控及复合层结构的设计等方式提高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的转换效率。“TOPCon叠加钙钛矿叠层后,光伏电池片理论转换效率可超过30%,为未来下一代钙钛矿叠层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展望后市,天合光能在2024年财报中表示:“尽管目前光伏主产业链各个环节盈利能力承压,但各环节目前已经触及价格的底部区间,终端市场需求持续释放。”
“未来光伏行业的竞争将发生根本性转变。”据天合光能在2024年财报中的表述,竞争焦点将从单一光伏组件供应转向光储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交付及综合管理能力,企业盈利能力提升将取决于多产品技术实现及供应能力、系统价值最大化的集成能力,以及提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能力。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预测,展望2025年,中国市场预计新增装机215 GW 至255GW,新增装机仍将维持高位。全球新增装机预计达531 GW至583GW,新兴市场(拉美、中东等)需求增长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