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侧AI芯片已实现头部客户量产,业绩增长可期!”
“动态市盈率高达83倍,机构态度分化,警惕概念炒作风险。”
一颗芯片引发的波澜
泰凌微(688591.SH)在9月19日的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由总经理盛文军亲自披露了公司端侧AI芯片业务的实质性进展。这颗通用型芯片,业务范围覆盖音频、智能家居、医疗等多个领域,目前已在头部音频客户实现量产,同时,汽车、模组、游戏及谷歌相关项目也已进入小批量阶段。数据很关键: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额已达到千万元级别。
这次的技术突破,背后是公司在22nm先进工艺上的持续投入,以及与并购企业磐启微形成的技术协同效应。通过整合超低功耗蓝牙、Sub-1G及5G-A无源物联网技术,公司的产品矩阵已获得谷歌、亚马逊、索尼等全球头部品牌的采用。尽管其AI芯片可支持AI眼镜、具身智能等前沿应用,但商业化落地速度,终究还是取决于下游终端的开发进度。公司也明确表态,暂未布局机器人领域,提醒市场对相关概念炒作保持警惕。
多空交锋:市场的两种声音
市场上看多的观点认为,泰凌微端侧AI芯片在头部音频客户实现量产,将推动股价短期上涨,但高市盈率和技术迭代风险可能带来波动。市场对量产消息的积极反应,引发了业绩增长的预期,可能吸引资金流入。然而,公司动态市盈率高达83.11倍,存在不小的回调压力,比如8月19日就曾出现过单日5%的暴跌。此外,芯片行业技术更新极快,一旦研发滞后,竞争优势便可能被削弱。
另一派观点则指出,端侧AI芯片的量产,将实实在在强化泰凌微在低功耗物联网芯片领域的行业竞争力。公司本就在低功耗蓝牙芯片领域位列全球前三,多模芯片国内出货量第一,此次AI芯片量产无疑进一步巩固了技术壁垒。产品已在音频、智能家居、医疗等领域落地,2025年Q2销售额达到千万元规模,同时海外业务拓展顺利,汽车智能钥匙芯片也已开始出货,形成了多元化的收入结构。
当然,机构资金的动向也反映出市场对泰凌微未来发展的分歧,投资者需要保持谨慎。一边是华安证券发布买入推荐,另一边却是华夏基金在同期减持,显示出机构对端侧AI芯片长期影响的判断并不一致。8月25日还有240万股解禁流通,可能对短期股价形成压制。此外,公司应收账款为利润的1.5倍,存在一定的财务隐患,需要持续关注。
背后牵动的投资主线
从泰凌微这一颗芯片出发,市场自然而然地将目光聚焦到了几个关键赛道上。本次事件涉及的核心题材包括AI芯片、国产芯片和汽车芯片。泰凌微作为相关领域代表性企业,其端侧AI芯片进展引发市场关注,成为上述题材中的重点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