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元机器人旗下公司完成对上纬新材的收购,标志着“反向并购”这一资本运作模式正式进入主流视野。11月6日,上纬新材公告披露,上海智元恒岳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要约收购股份已交割完毕,持有公司58.62%股份,加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达63.62%,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邓泰华。这场由成立仅两年的明星创业公司主导的控股权变更,不仅是一级市场对二级市场的“逆袭”,更折当前资本市场并购逻辑的深刻转变。
此次交易背后,是政策与市场双重推动的结果。今年以来,并购重组政策持续松绑。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首次引入私募基金投资期限与锁定期“反向挂钩”机制,投资满4年的基金在参与并购时锁定期可缩短一半。深圳、天津、北京等地也相继出台支持并购的举措,鼓励私募基金、S基金参与并购整合,畅通“募投管退”循环。北京明确支持企业通过收购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为“反向并购”提供了制度认可。
我看到,这不仅仅是几家公司之间的股权交易,而是一种新型资本路径的开启。智元机器人作为AI与机器人领域的高估值项目,虽具备技术实力和融资能力,但距离独立IPO仍有距离。通过反向并购上纬新材,它得以快速获得上市平台资源,实现资产证券化。而上纬新材作为风电材料供应商,尽管主业稳定——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长16.6%——但净利润下滑、股东户数激增显示其成长性承压。这样的“壳资源”正需要新鲜血液注入,双方形成了互补。
在我看来,这类交易的兴起,反映出一级市场退出逻辑正在重构。过去VC/PE依赖IPO退出的单一通道日益拥堵,而并购正成为重要替代方案。正如多位投资人所言,现在越来越多硬科技项目开始研究类似操作。这不仅是“退出”的问题,更是产业整合的契机。像孚腾资本聚焦集成电路领域,善达投资强调产业链思维,都说明并购已从财务套利转向产业赋能。
我也注意到,成功的关键不在“买下”,而在“经营好”。元禾辰坤曾纯提到的“资产+平台”模式,正是未来方向:创业公司提供技术资产,基金提供资本运作能力,共同激活上市公司平台。当股权投资机构不再只是财务投资者,而是深度参与治理与整合,才能真正提升行业效率。
说到底,在IPO节奏放缓、市场估值回归理性的当下,“反向并购”不是权宜之计,而可能是新常态。它让有技术、有潜力但尚未盈利的企业有了对接资本市场的通路,也让沉寂的上市公司迎来重生机会。只要监管持续完善、市场理性推进,这种双向奔赴的故事,才刚刚开始。